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盛唐诗人高适的边塞诗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豪放词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二人生平遭际、个性气质和社会阅历非常接近,作品主题多反映热情报国、不满现实、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艺术风格则呈现出雄奇奔放、激昂高亢兼有悲壮抑郁的情调。  相似文献   

2.
简述“入闽词”是了解辛弃疾仕闽期间心态的重要凭证,总结辛弃疾“入闽词”作品历史编年,通过分析词的题材、意象、典故等即可发现他的内心矛盾激荡,进退维谷。而结合正史、地方志等所记载的辛弃疾在福建为官时的事迹分析,词中的犹疑、退隐等情绪和治理地方的积极作风又产生了鲜明矛盾,实质上是现实与理想冲突所造成的失落情绪的外化,也是其报国责任压制消沉心态的表现。通过整理分析文本,以更直观的方式梳理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探索“入闽词”与辛弃疾复杂心态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之一,其词作于"剪红刻翠"之外"另立一宗"。本文试着从辛弃疾的登临词入手,来探究辛弃疾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登临时的"感心之物",即富有形象性的自然界景物和以用典为主的人世间事象;登临时的"感物之心",即他内在的"想为"和外界环境对他摒斥压抑所致的"不让为"两种力量的相互激荡。这种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遂使得辛弃疾的登临词既拓其境又具词之眇。  相似文献   

4.
报人职业的刘革雨富有责任和理性,但他心中还有一个文人的自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现实与理想、工作与写作、文人与报人的矛盾始终存在,从而他的作品中,浪漫与现实交织,感性和理性碰撞,最终是现实和理性略占上风。  相似文献   

5.
《红色英勇勋章》属于战争小说,但对外界的战争描写似乎只起陪衬的作用,内心战争的描写显得更为重要,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自我认识是贯穿小说的主绳。在他的自我发现中,意识和无意识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在无意识中,他追求浪漫的情调;在意识中,他要考虑现实的因素。于是在自我调节中,浪漫自我和现实自我总是在较量,时而前者占上风,时而后者占上风。也正是在实现自我调节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得到了强调。当无意识的自我与集体的能量统一起来时,那种决定人的命运的深层力量才可以被人理解,人才有可能获得新生。在弗莱明的意识中,他对战争是持…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但他的艺术风格又是多样的,特别是他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小令,写得绵丽蕴蓄,活泼多姿。这正如他的朋友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论辛词时说的,“其间有清丽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细读他的《清平乐·村居》,就体会出其清丽妩媚、活泼引人的特色,表现了辛弃疾笔墨的多样性。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但他的词不是简单的雄豪和博大,而是寄雄豪于悲婉之中,展博大于精细之内。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摸鱼儿》的解读,来重新认识辛弃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白有着追求精神自由、反抗传统束缚的叛逆者性格。他的求仕实质是以政治功利的实现来张扬自我。李白进入宫廷,作为司马相如式的"天颜有喜近臣知"的文学侍从待侍帝侧,其拙于政治才能、疏于人际关系等自身弱点暴露无遗,主体精神带来了官场最为忌讳的浮躁,特别是独立人格和依附人格的冲突,使李白不愿苟合取容,表现出对求仕的放弃。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宁可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李白经历了极其复杂、痛苦的人生转折。其诗作是其现实忧怨、寂寞心态和复杂难言的人生感慨的外化。这是一个敏感的诗人对生命和现实的怀疑和悲哀,他复杂难言的人生感慨,多以饮酒、游仙、闺怨、思妇等形式表现出来。前人指责"李白诗,乃妇人与酒耳",实乃不实之论。  相似文献   

9.
杜宗育 《现代语文》2010,(6):136-136
婉约词风至辛弃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汲取传统婉约词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陈健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60-62,65
辛弃疾的俳谐词,寓庄于谐,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丰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博大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辛弃疾作俳谐词,发挥了与诗文同等的社会功效,极大地提高了俳谐词的品位,使俳谐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文廷式词具有苏轼、辛弃疾词超迈豪放、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其思想内容既是作者忧国忧民、满腔热血的真情流露 ,也是晚清新旧两派激烈斗争的现实反映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深刻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苏婷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67-70
辛弃疾是两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留下词作629首,其中有题序的535首,数量为两宋之最。他写下如此多的有题序的词,究其原因,既是顺应题序的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其个性气质的外化体现,还与他想要实现的政治抱负分不开。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集中体现在祝颂词和交游词上,其中祝颂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表达友情和交流思想,交游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以及交友娱乐和宴饮酬赠。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有着帮助受众准确理解词意和了解词人行藏出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的稼轩词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辛弃疾在其艺术创作中努力追求一种崇高、壮大的艺术风格。“有心雄泰华, 无意巧玲珑”,[1 ]是这位以词笔当长剑的英雄兼诗人对自己审美理想的生动表述。辛弃疾身处的悲剧时代, 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英雄情结”是其审美理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方敬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30年代到90年代,一生勤奋创作并沿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为我们留下了《雨景》等8部诗集。他的诗执著于现实,又耽于沉思默想,以深切的内心体验外化于诗,创造了由真挚清丽、柔韧细腻到睿智深邃、广博优美的艺术风格,教人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15.
彭敏 《文教资料》2010,(30):8-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辛弃疾在词作中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世无知音的寂寞,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慨,使其词满含沉痛的英雄泪.显示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但艺术风格上又有其独特个性,本文从他们的两首怀古词入手,结合时代背景,作家个人经历和性格、抱负的不同,辨析苏轼和辛弃疾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从而达到深层次的鉴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有宋一代词作最为丰富的作家,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大量用典。辛词一典多用的现象极为普遍,且这些典故在辛弃疾的每一次使用中都具备了新的含义。其含义随词境而变,随社会背景而变,随政治变迁而变,也随辛弃疾自身思想的变化而变,既矛盾,又合乎情理。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辛词的艺术特色,更可了解辛弃疾所处时代的困境和思想矛盾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薇 《文教资料》2013,(12):88-89
庄子的生活环境使其放浪形骸,达观自得,其作品弥漫生意盎然的自然之美感。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得他考虑个体生存论意义,探讨现实人的价值和幸福。他的理想价值的构筑主要体现在他对当时思想界的现实弊端的无情批判。庄子思想是对现实世界的无言反抗,其表现为通过个体自我逃逸社会属性而固守自由自在的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20.
“以诗为词”是苏轼词创作的基本特点,也是苏词典型的艺术风格。苏轼是涵咏和圆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典型意义的封建文人,其词是文学史上偶然与必然、个体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完美统一。苏词为词文学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词的思想内涵,提高了词艺术的情感品位;刚柔相济,互为表里,增添了豪放词艺术的风味;开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