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在对艺术现象展开具体理论言说时,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主要呈现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是遵循文化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基本方法,参与实践至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去,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知识;其次是基于文化整体观,对艺术生态做出全面的语境性把握,从而探究艺术活动的文化逻辑和生活特征;最后,以艺术民族志的形式,在关注艺术现象的细节和场景中,使得具体艺术现象得以综合把握和书写。艺术人类学的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发力因此而得到有效实践和彰显。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族因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风俗而铸就独特的文化形态,服饰艺术作为苗族文化形态的具体表征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具有载史和社会功能。以广西隆林苗族服饰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与解析现代艺术设计各要素与民族服饰之间的内在关系,透过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积淀,苗族服饰艺术展示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玉玺 《考试周刊》2013,(26):26-27
"审美趣味"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论述了审美趣味作为审美实践活动的产物,不仅具有个人差异性,还具有社会共同性。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不仅一切物质生活用品进入了生活需求的领域,艺术也成了可以消费的。文化的"纯审美"时代向"泛审美"时代的过渡已成为必然,"审美泛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渗透并相互影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审美趣味的提升,不但可以成为审美创造的动力,还可以为大众文化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反作用于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对它的研究任务、性质、对象、研究范式的探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只注重这些宏观层面的构想和悬设对该学科的建设无疑是杯水车薪.傅其林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一书,梳理了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艺理论的发展状况,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人类学基础,成功地从理论探讨转向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是校园最为活跃、虽具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活动,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它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集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陶冶情操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台唱作为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选径,宛若一朵奇葩在校园中美丽绽放。校内外各合唱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使合唱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从全国的艺术展演,到省、市乃至校园开展的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节,  相似文献   

8.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艺术审美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本质是人对象化世界的实践活动,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和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对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丽且对实旌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对我国当代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后现代”的美学特质。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它或者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或者是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而文学艺术就其本源而言却同人的现实处境和灵魂归宿息息相关。这种对于“诗意”表现的艺术起源论观点,正是解决“审美泛化”问题的一剂良药,正因其如此,决定我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的审美”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感官上,而应具有更深层的“意境型”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人的生活世界不但包括其实用功利性较为突出的日常生活领域,也包括其超实用功利的艺术生活领域,而将人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离不开感知的,那么应该说,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基于其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和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乃至意图的功能而实现的。想象具有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功用,这意味着,想象活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想象与一般感知不同,想象是形成审美意象及艺术意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根,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为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在审美的人生观方面,宗白华推崇一种既超尘脱欲又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反映了艺术化的心灵境界。同时,他还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将意境看成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宗白华特别强调了艺术的动静相成,在叔本华的影响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精神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巴赫创意曲的艺术内涵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3):97-99,30
巴赫作为18世纪的重要音乐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以巴赫二部创意曲为对象,深刻剖析了形成巴赫音乐风格的历史背景,发现了威尼斯的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等对巴赫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对作品的剖析,挖掘了巴赫音乐的深刻内涵,多层面的展现了巴赫创意曲贴近大众生活、高度统一和谐、富有个性的深刻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 ,含蓄动人的意境美 ,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 ,劳动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聋生情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聋生的审美情趣的不同,提出了用情感牵引意境、用想象完善意境等意境创造手法,运用多媒体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快速进入教学中的意境,突出介绍运用解说词和音乐来补偿课堂教学缺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随着审美范围的日益扩大,人们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活动已经融入到了现实生活,审美泛化即是伴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意识而产生的。审美泛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建设全面现代生活的可能,帮助我们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中破除形形色色的乌托邦构想而走向现实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在词曲具备的基础上,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声学转换的艺术的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艺术的呈现不是简单复制、单纯模仿的过程,而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结晶.这个过程就是声乐演唱所强调的艺术美感的突出体现.只有获得良好的艺术美感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使声乐作品得到良好的艺术体现,才能出色的呈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在日常的声乐作品练习中,积极提高二度创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门极其重要、言必躬行的日常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