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社会习尚、士人心态、文化艺术、审美理想等都影响了李杜诗歌。从李杜诗歌在摄取现实,抒发感情、风格、审美特征等方面的同与异以及产生同异的原因的分析中说明李杜诗歌都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盛唐诗歌的特点,并且都达到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李杜诗歌都不愧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2.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相似文献   

3.
徐璐 《文教资料》2013,(27):7-8
中唐前期诗坛曾一度沉寂,而到了元和时代,诗歌重新出现繁荣气象,各家诗派百花齐放,风格迥异,但都印上了元和时代的特色.年轻的诗人李贺深受元和的熏陶,除去奇诡的个性特征外,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时代社会意义.本文意在品味李贺诗歌,挖掘诗歌背后的社会环境,探讨元和诗坛的成长背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白话新诗兴起于光辉的“五四”时代。诗歌革命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诗歌革命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原因。中国诗歌发展到“五四”前夜,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有着光辉诗歌传统的国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时代,而且中国诗歌毫无愧色地曾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和世界诗歌的高  相似文献   

6.
从诗歌主旨内涵、诗歌抒情主体和诗歌艺术三个大的方面考察了《卷耳》漫长的接受史,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评论家关注的重点都有所转移。从最初阐发温柔敦厚的诗教到最终还原诗歌的本来面貌,并对诗歌本体进行深入、细致和全方位的考察,这其中不仅反映了时代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更可见出诗歌批评理论的逐渐发展和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们倾向于把弗罗斯特定位于区域诗人,这具有片面性。实际上,他是同他所处的时代同步的,他的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本文将其诗歌中主要的时代内涵作了简单梳理,并对其揭示这些时代内涵的艺术手法作了大体归纳,从而暴露了把他看作区域诗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梁南是"归来"诗歌群落中的重要代表,他在黑龙江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时代给予梁南的精神创伤和心灵之痛十分深刻,而诗人梁南用生活的矿藏将苦难玉成了诗,将个体之痛升华为精神财富。梁南的经历与诗歌,反映了极左时代中的一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与理想、道德追求,他无疑是用诗歌表现忠贞理想悲剧诗人中最淋漓尽致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一定时代的诗歌形式必然与其时代的音乐相适应.宋元以来,文人们将诗歌的概念限定在唐代的诗歌形式--格律诗中,从此文人诗创作逐渐与音乐脱离.然而诗歌自有其自然发展的轨迹,宋词是与宋代音乐相适应的诗歌形式,所以宋词的光彩并未被唐诗所掩盖,元曲亦是如此.“五四”以来,人们对新诗做过许多探索,却忽略了诗歌应与时代音乐相结合,诗歌自然发展到今天的形式正是现代歌曲,文人们应投入到现代歌曲的词创作当中去.  相似文献   

10.
处于一个如此重视诗歌编选的"诗合集时代"当代诗歌图景,其问题就在于,在"诗合集时代"现代诗歌该如何完成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构型。李润霞在她的潜在诗歌编选以及当代诗歌研究中,就试图建构一个诗歌标准,在喧嚣的时代为中国现代诗歌寻找一个当代路标。她的三卷本《潜在诗选》首先以扎实的史料重构与疏浚地下历史,深入地下诗歌的诗学价值,展示了诗学研究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出独有的编选个性。而且通过该诗选,编选者以"青春文化"与"个人手艺"向度中国现代诗学当代构型的重要路标,并参与了当代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桂林文化城时期,桂北诗歌创作盛极一时,呈现的是新旧体诗杂糅其他诸多体并存的多元格局,与之相比,桂东抗战时期诗歌则呈现新诗旧体化的单一趋势,对于这一特殊的现象及原因,文章从广信时期(时间)、地理交通(空间)、文人南下(人事)等方面,结合县志史料、文物建筑记载展开探讨,以此阐释桂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13.
汉代铜镜七言诗铭文体现的奉顺阴阳、追慕神仙和征服夷狄思想,显示出鲜明的汉武帝、汉宣帝时代精神。联系这类具有七言诗镜铭的铜镜产生时间以及“柏梁联句”的传说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七言诗在西汉时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4.
顺康之际台阁诗歌的发展对山左诗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山左诗歌在清初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是时代契机下的一次爆发,也是文学自身孕育发展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图从台阁诗歌的发展及影响、山左诗歌发展的因素、山左诗歌的发展概况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进一步说明山左诗歌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共产党积极领导日本人民进行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反战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一定贡献,成为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日本共产党组织力量过于弱小、共产国际长期错误指导等原因,在日本政府的残酷镇压下,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反战斗争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9.
唐诗、宋词虽有时代和体裁之别,但亦可视为两种文学传统。辛弃疾以其大气浑成的创作,全面突破了自《花间》以来形成的宋词创作和审美传统,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辛词的成功在于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不管是词人的个性抱负、词作的抒情风格还是艺术特征都表现出对唐诗尤其是盛唐气象的祖祧,而后人对辛词的喜爱也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英雄主义的浪漫怀想。  相似文献   

20.
雷平阳的诗歌独树一帜,其英译策略至今无人问津。对雷平阳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英译策略的探究对促进其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汉语诗歌的英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