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程梅荣 《河南教育》2004,(10):33-33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由于它适应于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重实践、重主体等特点,因而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大热门话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应将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开展课内语文研究性学习 ,运用中淡化研究结果 ,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 ;注重创设情境及学生间的协作交流 ;要为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全面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往的作文评改常常是教师费尽心血,学生心灰意冷,缺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及高中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海军 《考试周刊》2013,(10):21-22
<正>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以上变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在开展语文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旭英 《语文天地》2012,(18):61-62
研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势必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积极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就是本文探讨的“语文尝试教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脱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批判“少慢差费”、高耗低效之后,又走进了急功近利的误区,语文教学进入了标准化、僵化的死谷。“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精神,“知识点”剥夺了语文本身的丰富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无疑为此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前景。笔者拟就语文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1.自主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自觉主动的行动者,而…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往的作文评改常常是教师费尽心血,学生心灰意冷,缺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去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积极地、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化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怎样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怎么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怎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仲玉霞 《甘肃教育》2013,(20):56-56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学生的发展。本文探讨了课堂讨论中渗透引导、课外阅读中拓展延伸等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于是,研究性学习就成为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方法。那么,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实现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呢?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欲望,创造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需求和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语文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语文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在于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的观点。强调语文教学应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胡海 《江西教育》2002,(23):19-19
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本文所探讨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注重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创造的习惯。它使课内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先后开展了以“语言误用现象分析”、“诗歌欣赏和创作”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语言误用现象分析专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已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说明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的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习需求,不断的发展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新概念教学的不断推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可见,探索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很有必要。一、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要想推动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刨新,应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在语文活动中主动参与、尽情发挥、充分表达,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应用与实践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一点思考,浅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