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语文学爿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思为中心,以积累为前提,以对话为手段的整体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语文感悟学习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是一种感悟学习。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重视感悟,就牢牢把握住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打开了解决语文教学重分析、弄得语文支离破碎的顽疾的方便之门。文章论述了语文感悟学习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仿佛是一夜之间,稍稍学习一点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师,都喜欢把一个时尚而经典的词汇挂在嘴边:感悟。使用的频率,一如当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诚然,课标强调感悟在阅读中的位置,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然而,概念是一个,不同的人赋予的内涵却并不一样,而这不同的理解又导致着教学行为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语文感悟学习是一种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它将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整体性、主体性、情感性、灵活性是它的特点.实施感悟学习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语感悟学习是一种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它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将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整体性、主体性、情感性、灵活性是它的特点。实施感悟学习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语文感悟学习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思为中心、以积累为前提、以对话为手段的一种整体认知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感悟学习是一种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它的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语感教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感悟教学不仅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提升为一种先进性教育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感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现代东方文化特色,揭示语文学习规律的标志性概念。所以,感悟学习”有可能从一个日常性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从而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以语言文字中的“事实和形象”的“感知”为基础,以阅读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动力,由特殊捕捉一般,由形象提炼抽象…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说过:“学道学诗,非悟不进。”可见,读书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经验。感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学生阶段是感悟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10.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齐彩会 《学周刊C版》2011,(7):133-133
语文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特别是近期研读名师之后,我对它的思考更加深入。通过仔细斟酌,付诸实践,真真正正地和孩子们一起徜徉语文之河。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我感悟颇多,下面就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感悟足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简单的说感悟就是感知与领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以语言文字中的“事实和形象”的“感知”为基础,以阅读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动力,由特殊捕捉一般,由形象提炼抽象,由局部窥探整体,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悟学习至少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多元性、直觉性特征。人文学科的学习,更侧重于感悟。科学学科的学习,更侧重于探究。同时,感悟学习和探究学习又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中包含着探究的成分,而探究必然也包含着感悟。感悟和探究是人们学习和思维的两翼、“两只手”、“两个轮子,”必须两翼齐飞、两手都要抓、双轮启动。  相似文献   

14.
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以语言文字中的"事实和形象"的"感知"为基础,以阅读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动力,由特殊捕捉一般,由形象提炼抽象,由局部窥探整体,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悟学习至少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多元性、直觉性特征.人文学科的学习,更侧重于感悟.科学学科的学习,更侧重于探究.同时,感悟学习和探究学习又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中包含着探究的成分,而探究必然也包含着感悟.感悟和探究是人们学习和思维的两翼、"两只手"、"两个轮子",必须两翼齐飞、两手都要抓、双轮启动.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说过:"学道学诗,非悟不进。"可见,读书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经验。感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对课文进行感受和领悟的过程,是语文鉴赏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可见,学习感悟课文,是增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如何在阅读中提高我们的感悟能力呢?■—、注重整体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整体性,是指在阅读分析课文某一语言信息时,要注意这一信息和全文整体在情感结构或逻辑结构上的联系接通,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产生整体效应。阅读时我们就要学会通过品味词语、体味语境,在课文整体环境和流动的语言状态中体会语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者的生活,感悟作者从现实中概括出的生活,并能从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份,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感悟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可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感悟是没有一席之地的,教师注重的是:讲授、训练、作业、考试等一些有形的东西,对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这些无形的东西往往是忽视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感悟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更非同一般。本文就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作一点肤浅的评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是一个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个体感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感悟教学应是理想语文课堂的应然选择.感悟教学是指在教学场域内,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体验,积极激发学生的情感联想,促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取语文知识与间接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一种整体性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引导学生感悟学习的措施:涵泳品味,以读促悟;创设情境,激发感悟;联想想象,深化感悟;鉴赏点评,升华感悟.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中的感悟学习要求在文本解读和知识掌握基础上上升为学生的生命感悟。我们应该把阅读活动看作人的第二种人生经历,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一种间接的生活经历或思想经历,读者在这种特殊的经历中,融入个体经验和情感体验,达到对人生和世界意义的领会,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更个性化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中的感悟学习彰显着人所特有的赋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