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楚风汉韵、南雄北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是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源头。其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张仲鲁、张清涟、孙越崎、翁文灏、蔡元培、丁观海等一大批教育家、社会贤达、知名教授、矿业专家开启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此后历经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等历史时期,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矿业,清政府针对新的矿务形势进行矿务立法。铜官山矿务交涉源于安徽巡抚与凯约翰私定开矿条约,本为凯约翰与安徽巡抚进行交涉,在英国的要求下,清政府介入纠纷并以新的矿务立法为依据与英商斡旋签订了新的开矿合同。新开矿合同签订不久,因英商的屡次延期开采,清政府在安徽和全国民众的压力下重新与英商谈判收回矿权,最终以赎买方式解决。铜官山纠纷历时数年,清政府在铜官山矿务纠纷事件上用矿务立法和机构建设来维护本国权益,中国矿务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善;然而清政府的矿务政策在强国英国面前未能完全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越来越多。印尼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GDP总量和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自然成为了中国企业重要的对外投资东道国之一。矿产资源是印尼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主要项目,但是印尼在矿业、投资及劳工等政策与法律规定与中国存在很大不同,中国矿业企业应当注意规避在印尼矿业投资领域存在的投资、劳工等方面的法律与政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会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等矿业行业协会和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69-170
由矿业各行业协会及行业媒体推荐,经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矿业行业协会领导及行业资深媒体人组成的评委进行严肃、认真审议,并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1月20日“2011年度中国矿业十大新闻”揭晓。具体内容如下(以新闻发生时间排序):  相似文献   

6.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在引渡维新派流亡者的问题上,清政府和英、日等国政府发生外交纠纷。维新派流亡者在英日朝野展开游说活动,争取英国和日本对保皇活动的支持。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可以说,维新派流亡者对清政府的外交孤立活动与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的外交严重失序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煤炭部确定阜新矿业学院、淮南矿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及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试点院校。一九八六年二月部召开教育评估试点工作会议,制订了煤炭部高等工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按照煤炭部的要求,我院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案频发,引起了众多的中外纠纷。清政府为防止、杜绝教案的发生,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列强拒绝接受,教会势力继续横行,教案有增无减,最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教委的部署和指导下,煤炭工业部选择了四所部属高等工业学校(中国矿业学院、阜新矿业学院、淮南矿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进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试点。在部教育司的组织下,按照国家教委《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订了工作计划,明确试点工作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方法,具体安排了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从今年二月召开评估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布置开始,到十月召开评估试点阶段工作总结止,历时八个多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评估准备和思想发动;2.研讨并建立评估指标体  相似文献   

10.
一、回顾中国矿业大学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解放前四十年几经搬迁改名。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和原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我校。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这一时期学校获得较大发展,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被严重破坏,迁至四川华蓥山沟,改称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迁至江苏徐州,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被再次确认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 ,抗战史研究异彩纷呈 ,成果迭出。但是 ,对抗战时期的矿业史作全面、深入的探讨 ,尚属少见。尤其对西部矿业的综合考察 ,更是一块亟待开拓的荒地。广西师范大学唐凌教授经过 1 2年的辛勤耕耘 ,写成 3 2万字的大著《开发与掠夺——抗战时期的中国矿业》,于 2 0 0 0年 1 2  相似文献   

12.
通怀矿案发生在1902年,职商阮毓昌由当初官办通化、怀仁(恒仁)等处矿产变为商办,吸收英日股本,私自与之订立合办合同,其中华股虚而不实,极易丧失矿权。阮毓昌随后向清政府奏请开办,企图蒙混过关。随着清政府对外资办矿政策的转变,对中外合办矿业的流弊更加注意防范,清政府及历届东北督抚及时发现其承办通怀矿务的种种弊端,并对矿案及时进行撤销,粉碎了日英借“中外合办”为名,攫取通怀等地各处矿产的阴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13,(9):36-3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了异地办学格局。办学优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98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有效解决业已成为教育法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我们分析了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总体状况、主要类型及特征,分析得出纠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处分标准、处分程序、救济途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代广西资本主义矿业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冲破了自然经济的防线,扩大了广西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则得力于华侨的投资和广西政府的侨商政策。此外,清政府的“新政”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代广西资本主义矿业以贵县银矿、富贺煤矿、富贺钟锡矿、丹池锡矿和梧州官锑局为代表。与其他地区的情况相比,这些企业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商办势力占绝对优势,二是资金极度缺乏。它们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区域矿业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法治问题.无论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都要求走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并以法治作为保障.为此,要健全区域矿业开发利用保护机制,将矿农管理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要依法调整区域矿业环保各方利益关系,建立矿农利益共享机制;要完善矿农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使其在解决当事人争议中愈加便利.  相似文献   

17.
1906年,清政府为筹备立宪的需要,进行了晚清时期规模最大的中央官制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有多个衙门被改组或裁撤,大批官员被裁汰.清政府筹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安置被裁人员,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更新了官员的知识结构,保证了新设部门的正常运转.但清政府在改革中淘汰冗员和澄清吏治的措施收效有限,而且在安置工作中仍然表现出对汉族官员的歧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并遗留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06年,清政府为筹备立宪的需要,进行了晚清时期规模最大的中央官制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有多个衙门被改组或裁撤,大批官员被裁汰.清政府筹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安置被裁人员,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更新了官员的知识结构,保证了新设部门的正常运转.但清政府在改革中淘汰冗员和澄清吏治的措施收效有限,而且在安置工作中仍然表现出对汉族官员的歧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并遗留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矿业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由于产能过剩,人员超标等原因,皖北一些矿业企业开始实行减产、人员分流等措施以缓解经济压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资源整合、优劣互补等目的,矿业企业通过负债经营方式来扩大资金规模,增强企业间的竞争能力,降低被淘汰的风险.本文以皖北矿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负债经营方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以及弊端,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使矿业企业者做出高效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20.
清末公费留学经费情况考察(1895-19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后,为了有效地学习"西方"文明,探求其富强原因,清朝留学教育再度兴起.但清政府财政拮据,各项事业经费开支困难.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多方罗掘以保证留学经费,特别就"特约"五校留学经费作了详细规划,同时采用严格措施以保证其贯彻施行,并接受美国的"庚子"赔款作为留学经费来源之一.随着留学热的到来,公费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且经费开支涉及学费、补助等方面,加上经费供给渠道不一,结果晚清留学经费除留美学生外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为此,清政府加强了留学生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费配置不当等原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