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城乡教育数字鸿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衡发展,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与实施对消除我国城乡在教育方面数字鸿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乡数字鸿沟的现状、危害,通过对湖北地区部分边远学校进行的调查研究,阐述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来消除数字鸿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制度化是推进数字教科书规范而有序进入学校场域的根本保障。日本数字教科书制度化的建构,是其因应新冠疫情影响的积极行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承应师生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同时,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看,日本数字教科书制度化具有鲜明的法律规制性、行为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特征。为此,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数字教科书制度化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加大强制性制度供给,完善数字教科书法律法规;强化规范性内容建设,研制数字教科书统一标准;注重认知性文化培育,提升数字教科书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农民市民化都已经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重要方向.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遭遇到文化资本之困:外显性文化资本——制度化文化资本缺失,农民工遭遇就业压力;内隐性文化资本——语言能力和价值观念方面文化资本的弱势,使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到严重限制.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应培育农村文化资本:国家调整相关政策,打通和加宽中高职学校的衔接通道;调整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适当强化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体社会生活提供便捷,拉动消费。与此同时,也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深陷网络消费数字鸿沟之中,表现为“数字接入沟”“数字能力沟”和“数字产出沟”三大数字鸿沟;导致这一困境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网络消费心理障碍、代际扶持力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老年人数字消费教育,通过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呼吁代际反哺等教育举措消除数字鸿沟,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消费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甚至推崇,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可能导致新的不公与不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人们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存在的差异,通常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作为重要测算指标,聚焦“物理接入”层面。“新数字鸿沟”更多关注因计算机或上网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以及因网络使用带宽、时长及使用方式差异而导致的“使用鸿沟”。虽然我国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已有政策和实践从整体上看还是更多着眼于“物理接入”层面。从“新数字鸿沟”的视角看,按照解决传统“数字鸿沟”问题的惯用路径,仅仅关注“物理接入”已不足以缩小数字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对“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的关注应该成为决策者、研究者、学校甚至企业未来制定政策和开展实践的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杨红荃  艾杰 《职教论坛》2023,(7):120-128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8,(3):59-65
数字鸿沟经历了从信息鸿沟到素养鸿沟两个阶段的变化,反映了从信息技术的接入差异向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差异的演化。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推广和普及,信息鸿沟逐渐弥合,而素养鸿沟日益凸显。在深入分析教师"素养鸿沟"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文章从国家、区校和教师个人层面提出了弥合教师素养鸿沟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化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但在城乡、校际和阶层区隔之下应理性审视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视角通过实证调查探究学生城乡、学校和阶层背景对中小学在线学习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学生城乡和阶层背景对在线学习起点和过程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不对在线学习结果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但学校背景对在线学习结果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线学习起点差异和过程差异会产生叠加效应,加剧不同群体间在线学习效果的不平等。因此当下亟需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主体协同下,建立起覆盖在线学习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立体式差异化帮扶机制,重点在于均衡城乡学校之间的在线教育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质量,以弥合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在线学习带来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疏离形成了一种由年龄构筑的数字鸿沟,我们称为银色数字鸿沟。调查表明技术水平、信息意识是这种数字鸿沟形成的基本原因。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从观念、制度及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老人信息技术教育,是跨越这条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技术红利。然而,随着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数字知识基础薄弱与数字消费理念"滞后"的老龄人口正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在指出数字经济为老龄人口带来的"数字赋能银发经济、老年生活质量提高及数字创新老龄就业岗位"三大新机遇的基础上,识别了数字鸿沟对老龄人口的三大冲击,包括新技术取代老龄就业岗位、数字产品适老化不足及年龄不平等问题凸显。数字鸿沟不仅限制了老龄人口的数字经济参与能力,也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共有共享发展。为此,应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视角提出应对之策:应加大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力度,推出数字适老化产品,以及实施家庭数字反哺。三方协同发力,能够助力老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融入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福祉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迅速发展的今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影响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本文就数字鸿沟对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数字鸿沟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数字鸿沟是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视野中“数字鸿沟”的概念、特征以及成因的解读,探讨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的因素,澄清“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其发展阶段和成因,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加速普及的背景下家庭信息资本向人力资本投资的转化,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追踪数据,建立配套亲子样本,应用泛精确匹配和加权回归方法来识别母亲互联网使用与家庭教育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母亲的互联网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家庭教育投资,但其效果具有异质性——城镇家庭是受益者,母亲的互联网使用对进城务工家庭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解决信息不对称以促进教育投资.我国城市信息优势阶层已经成功地将信息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投资,但是缩小数字鸿沟未必能弥合不断扩大的城乡教育鸿沟.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脱胎于经济与文化视角的反贫困理论.教育与反贫困研究的历史奠定了教育扶贫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教育与贫困在市场结构、人口素质、文化资本、社会政策等四大要素上的关联.我国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资源配置难优化、数字鸿沟难弥合、贫困文化传递难阻断、扶贫治理模式难转变等突出问题.结合历史研究中的四大要素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框架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掘了新路径,二是为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开辟了新渠道,三是为消除贫困亚文化复制功能创造了新方法,四是为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注入新力量.运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具体路径包括:"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激活信息红利,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互联网+"提升文化资本,消除贫困亚文化的复制功能;"互联网+"促进多元参与,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文化的视角认识、把握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文化冲突导致人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质疑,影响建设进程;学校教育文化整合可以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的新型学校教育文化。忽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将难以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乡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导致出现政治权力的不平等;缺乏致富奔小康的信息手段;进一步拉大文明差距;不利于农村城镇化进程。政府首先应承担起消弥农村数字鸿沟的重任,同时要抓住数字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以跨越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其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乡差距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在城市的优先发展更扩大了城乡"数字鸿沟",并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加快新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跟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步伐,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化环境发生了新的转向,由信息化衍生而来的数字鸿沟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如何平衡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这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新数字鸿沟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核心要素;其次,阐述弥合新数字鸿沟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以三种鸿沟为主线,提出六条相关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弥合新数字鸿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鸿沟最初是描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信息技术渗透率的差异,近年来其判定标准逐渐从外部的网络接入演变为内在的心智投入。基于上海39所高校64949名本科生样本的研究发现,"旧数字鸿沟"接近弥合,仅户籍在农村或乡镇的学生新买电脑或开通宽带的行为显著高于城市生源。"新数字鸿沟"更为突出:女生在线上学习时看小说或玩游戏等娱乐行为显著高于男生;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力与持久度均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农村生源在全部6项指标上都面临比城市生源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变量之后,网络接入对本科生在线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影响甚微;但"新数字鸿沟"使用偏好与投入程度各项指标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显著,效应值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0.
老年数字鸿沟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实现共同富裕在教育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无论从浙江的发展特色,还是从先行示范的标准来看,消除老年数字鸿沟,都是浙江实现“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针对老年数字鸿沟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三个层面的因析,提出“在政府维度,构建关爱包容的数字社会;在企业维度,开发应用友好的数字产品;在教育维度,推进人本关怀的终身教育;在家庭维度,营造互融反哺的学习氛围”等措施。多向度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