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数学问题中的一个共同的特征: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或‘封闭式’的问题。与此相对,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正案的问题为‘不完整’或‘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基于开放式问题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传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 ,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确定的 ,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的’或‘封闭’的问题。与之相对 ,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为‘不完全’或‘开放式’的问题 ,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专心开发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 ,而不仅仅是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看 ,学生面对的并且要解决处理的是一个开放式问题 ,因为所要求的不是问题的答案 ,而是获得某个答案的方法 ,而…  相似文献   

3.
“传统数学问题中的一个共同的特征 :针对该问题事先确定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的设计也要保证其答案正确或者错误 ,并且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完整’或‘封闭式’的问题。与此相对 ,我们称那些有多种正确正案的问题为‘不完整’或‘开放式’的问题。”[1] 这类问题渗透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留心到处可见。近几年来 ,关于开放式问题数学教学的结构与教学价值研究 ,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热点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2 0 0 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量的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和开…  相似文献   

4.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有这样一类问题:把一些小球投入几个盒中,给出一定限制条件,求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这类问题我们不妨称“小球投盒问题”.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小球不相同,另一种是小球相同.若用常规的“捆绑法”、“插空法”、或针对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优先安排法”、“排除法”去做非常困难,大多做不出正确的答案.笔者在教!学中对这类问题作了一定的研究,总结出一种简单方法一分堆投入法.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人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开放性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贵资源。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不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善等特点 ,它能使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机会 ,通过多种答案或获得有异于他人的解法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激发学生多思善想的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开放性问题的类型及举隅1 条件开放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这类开放题的特点是给出了结论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求…  相似文献   

6.
邱修庆 《广西教育》2006,(1B):71-71
我们常见的数学问题教学,教师习惯于从条件去探索结果。一邑得到结论,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就连平常所进行检测的数学试卷,也喜欢安排选择题只给出要么唯一正确答案。要么只有一个错误的单一选项的选择题。长此以律。容易给学生一个误导,学生始终都在认为“数学问题的结论和做法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就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学生的头脑中不知不觉地就根深蒂固了。事实上,任何“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都不止一个”,只要我们用心去探求,很容易发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的解答都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如下列举的两例: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好”的问题 ,难以创造出新的数学教育。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传统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 ,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 ,开放性教学一般从精心设置开放性问题开始 ,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下面就从《分式方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 ,谈谈如何就设置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教学。一、将课本上的例题改为开放型问题一般情况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常常以封闭的任务出现 ,这类任务 ,常常要求用特殊或常规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为了加强教学效果 ,最好把封闭…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要求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出用“试误与检验”的方法。对此,我引导学生运用“试误”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一、让学生对鸡和兔的只数进行“试误”,经过试探、猜测、检验之后,找到正确答案。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试误”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试探、猜测并检验,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试误与检验…  相似文献   

9.
所谓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答案单一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开放题的答案是指符合要求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这就要求解题者要充分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各知识点上。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开放题的数量十分有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参与编题设计并用之于教学。本文试设计一些数学开放题,仅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例1在3、5、6、9、27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分析:以何为标准来寻找“与众不同”的数,此处没有具体说明,故本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创造一种课堂数学文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合作研究。在日本的开放式教学中,数学问题被选择是用来说明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或多个正确答案。数学教学要实现一种全新的课堂数学文化,这种数学形式的特点是:问题开放、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构建问题开放、评价开放,使学生能自由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会平 《学周刊C版》2010,(8):118-118
发散思维义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在思维活动中,体现为个人的思想沿着许多不同的道路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在数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4.
1 数学开放题的概念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数学中的“封闭性问题”一般是指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完全确定的,而且是不多不少的.关于什么是数学开放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可以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给出开放题的描述性定义: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确定,并且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探索的一类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然而,如何将教材的设计意图有效地转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透过“形式”,不要为情景而设计情景;在支持学生探究方面,切忌照本宣科、不讲策略.笔者认为耍把“情景”变为“情境”。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定向、驱动支持学生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尝试中的一些想法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问题驱动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源普尔(K.R.Popper)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数学家们无一不懂得问题在整个数学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问题驱使数学家愿意以毕业的精力去追求答案的动因。问题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遵循的是这样的过程:从数学内部或其他领域提出问题后,人们就开始对问题的答案或可能的解决途径做出各种猜想,进而采取多样的方法进行探索和验证。如果成功了则对探索过程进行整理、抽象和概括,从而…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问题解决”,即是指强调从具体数学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和教学,教学过程其实是以一系列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过程,有一个由问题引出的情景、实验或悬念,启发学生去动手、动脑,并在数学括动过程中发现、产生新的问题,进一步思索、猜想、反思、寻求方法……使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选择题是由一个问句或不完整的句子 (称为题干 ,即题设部分 )和若干个 (一般为四个 )备选结论 (称为选择支 ,即题断部分 )组成.常见的数学选择题的选择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结论 ,正鉴于此 ,解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个正确答案而不拘泥于用何种方法.因此 ,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 ,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选择题的题设或题断部分设置了许多“陷阱”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 ,一不小心往往会掉进“陷阱” ,造成解题失误 ,那么 ,如何警惕选择题中“陷阱”呢 ?一、去伪存真 ,识别“陷阱”有…  相似文献   

19.
胡文谦 《今日教育》2007,(4S):52-53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何为“数学问题”呢?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数学问题是指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解决的情境。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问题与困难密切联系.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结果: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三是探究性.即形成的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拼图与想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图形的剪拼问题是学生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参与数学“再创造”的学习活动的好问题,这类问题思路开阔,答案往往不惟一,它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意识大有裨益,下面两例的探究也许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