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府科技资助是解决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问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2009-201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探讨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三种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知识产权、企业规模、产权类型、知识存量和R&D资本存量等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三种科技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直接税收优惠的最强,但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对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比对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强。对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大的企业,直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强,反之则直接补贴资助、间接税收优惠的更强。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不同地区和上市板块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非对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向阳  童馨乐 《科研管理》2014,35(12):46-53
通过构建政府和KIBS企业动态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政府支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可能影响,并使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KIBS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效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KIBS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公共信息服务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负向影响,但上述结果在统计上均不显著;政府补贴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公共信息服务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互补效应,其组合对KIBS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综合影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2019年广东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门槛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在企业异质影响下的政策效果。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激励效应,但效应非线性呈门槛特征,补贴强度大于4.30%时效果更显著;同时,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别存在以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的双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对资产小于6.71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对股权集中度介于1.109与4.718之间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应结合企业特质系统决策以提高补贴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医药制造业32家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GMM法实证检验政府补贴的资助效果,并通过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绿色研发投入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医药制造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政府补贴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企业的资助效果存在差异化,政府补贴对小规模、非国有企业的激励作用仅在当期通过显著性检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政府补贴强度下,政府补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政府补贴强度的提高,政府补贴对绿色研发投入的作用弹性先增强后减弱。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3):5-9
利用中国2010~2015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产权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政治寻租对政府研发补贴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争取政府补贴行为存在明显的寻租倾向,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寻租活动更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并且对民营企业效应更强;寻租活动倾向于弱化政府研发补贴效应。为此,有必要通过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逐步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与税收激励2个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股权融资;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税收激励效应有效缓解了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政府创新补贴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创新补贴逐渐成为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外部来源,但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仍然模糊。根据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运用STATA12. 0构建静态回归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政府创新补贴的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会显著促进当期的研发投入,并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国企和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创新产出呈正U型关系,这种关系在东部地区、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均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小规模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合理制定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和医药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回应“在获得政府研发补贴后,企业职能背景多样的高管团队能否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整合与分配,降低企业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活动预期收益”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微观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信息决策理论,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政府研发补贴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该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组中更加明显;整体而言,高管职能背景多样化有利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效应的发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影响效果也会受到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由此提出,创新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评价指标和甄选帮扶对象时可将企业性质和企业内部高管团队特征纳入考量指标;企业在招贤纳士时要重视高管团队整体职能背景的互补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9):30-34
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产权性质和研发强度不同企业的政策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对民营企业和中等研发强度企业的政策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考虑将研发补贴配置到受研发补贴政策影响显著的民营企业和中等研发强度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5-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0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协同配合对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市场融资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阶段的企业,政府补助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而市场融资对下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两者协同配合对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新激励与政府干预理论,并为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设计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邢斐  王红建 《科研管理》2018,39(7):43-49
研发补贴可以撬动更多私人创新,也可能直接替代和减少企业私人研发,这就产生了政策风险。减少这种政策风险成为发挥研发补贴实施效果的关键。本文提出一个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分析与企业自身特征(规模)相关的政策风险,以及与外部市场竞争相关的政策风险是如何影响研发补贴政策实施绩效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验证企业规模、市场竞争以及两者的各种组合对中国研发补贴政策绩效的调节作用,以识别各种政策风险在哪些条件下会得到缓解。结果发现: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小的行业中,不应资助规模过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强的产业中,应避免资助规模过小的企业。本文可以为合理制定研发补贴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沪深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业绩下滑对于企业研发平滑的影响及政府研发补助的调节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业绩下滑对企业研发平滑具有显著地抑制效应,其中对于小规模企业的抑制效应相对更大;政府研发补助负向调节业绩下滑与研发平滑的关系,即政府研发补助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业绩下滑对于企业研发平滑的负面影响,与大规模企业相比,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在小规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制度环境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12 4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对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处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产权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同国有企业相比,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产权保护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补贴是国家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时滞性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揭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异质以及地域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vs.非东部沿海地区)和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且完全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而传递。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为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贴、调整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6826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深入考察了民营企业所处地区的产权保护水平和融资约束程度对其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特征、企业家特征、行业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所处地区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和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无论是对于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参与研发活动,还是提高其研发投入强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影响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谢乔昕  宋良荣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97-1805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中国式分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政企关系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我们构建政企关系的替代变量:上市公司的地区经济影响力,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847家上市公司共4235个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晋升压力越大、财政分权越充分、财政收支越不平衡地区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强度越低;经济影响力正向调节了晋升压力、财政分权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即中国式分权对于经济影响力较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影响力对于中国式分权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最大,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次之;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最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371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数据,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并考察地区制度差异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企业的创新绩效并非同等受益于其自主研发活动,企业所在地区的开放水平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强;(3)地区制度环境在自主研发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还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上市情况以及海外研发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制度环境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