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高校智慧教室的使用主体,其对智慧教室的应用体验和使用意向是智慧教室建设不断改进的主要依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文章在智慧教室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向三个内部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组织氛围、交互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外部变量,构建了大学生智慧教室使用意向模型。通过问卷对S大学智慧教室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在检验信、效度的基础上,利用Amos进行假设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变量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对使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受到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外部变量组织氛围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交互行为对感知易用性有正向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三个外部变量均未对使用意向产生显著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3构建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来自四所高校的343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表明,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拟合度较好。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均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易用性感知和工作绩效与有用性感知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外部支持、感知娱乐性和客观使用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易用性呈显著正相关。这给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移动学习使用意愿是提高移动学习绩效的基础和前提。构建了成人网络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 APP的 UTAUT 影响模型,通过问卷对 215 名学习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个人创新、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三个因素对移动学习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调节变量只有年龄对“感知娱乐性→使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调节作用。最后,从个人创新、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激励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移动学习 APP 建设和支持服务、提升学习者移动学习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支撑,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愿等四个方面构建模型,探讨了影响"批改网"使用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批改网"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后续使用意愿;态度受到用户对"批改网"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批改网"有用性的感知对其后续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式各样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移动学习成为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整体上,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意愿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移动学习活动和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移动通信设备的易用性、有用性与趣味性等潜在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信息系统的期望确认模型基础上加入感知易用性及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构建了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持续学习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了持续学习意愿,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持续学习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期望确认显著影响了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对于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学生的感知易用性和学习后的期望确认程度显著影响了其对于感知有用性的判知;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两两相关。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提升期望确认程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易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学生持续学习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6,(5):39-45
探讨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使用行为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模型.结果表明,行为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使用行为;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行为态度,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态度影响不显著;感知易用性会正向影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有用性感知,自我效能会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使用MOOC平台进行学习活动的意向,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MOOC平台的功能体验也十分重要。通过问卷设计、发放、收集与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构建了基于MOOC平台功能用户体验的MOOC学习者持续使用意向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MOOC平台功能的感官体验与感知易用性、交互体验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与情感体验、感知有用性与平台持续使用意向、情感体验与平台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正相关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习行为数据的来源是学习分析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和回顾,发现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分享意愿的研究有待深入。运用技术接受模型,选择网络隐私顾虑、信任、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为自变量,个人数据分享意愿为因变量构建了初始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为了检验这一概念模型,以抽样调查获取的206名商科类大学生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结合相关拟合指标对初始概念模型进行了修正。结论显示:感知易用性和网络隐私顾虑对个人数据分享意愿没有直接作用,但前者通过感知有用性和信任两个中介变量正向间接作用于个人数据分享意愿,后者通过信任作为中介变量负向间接作用于个人数据分享意愿;感知易用性对信任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网络隐私顾虑对信任有负向作用,但不显著;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256504名学生的在线教学情况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高校师生的在线教学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教学评价与体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满意度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外部环境感知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持续使用意愿的师生差异主要体现为"软性环境"和"硬性条件"的作用差异。为此,应关注在线教学师生差异的综合影响,构建"和而不同"的师生在线教学共同体,提升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推进在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13所高校共6607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受到自身经验、学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以及师范生感知的在线教学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影响。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虽然不直接影响师范生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但会通过影响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显著间接地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研究认为,要加强师范院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鼓励教师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增强在线教学时的示范性,使师范生真正感受到在线教学的易用和有用,进而增强他们工作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行为规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SPSS17.0和AMOS17.0对收集的236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直接影响因素;网络外部性、沟通有效性和感知易用性只能通过作用于感知有用性来间接地影响实际使用;孤独感和使用成本则不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该网站的采纳和使用.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沉浸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接受和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因素.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0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发现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学生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没有发现感知趣味性对用户行为的作用.因此,网站管理者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并促进其使用,保障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媒体时代下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组合对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吸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TAM)与西方经济学效率=产出比投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拓展建模。以感知有用性(PU)和感知可达性(PA)作为衡量阅读产出的标准,以感知易用性(PEA)、感知成本(PC)作为衡量阅读投入的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成都大学生学生的阅读情况,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并结合定性分析的结论,探究阅读效率水平的客观影响机理,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内容为学术专业类、人文社科类时,搜索引擎阅读效率最高,内容为休闲娱乐类时,微博阅读效率最高;针对新闻热点内容,新闻客户端阅读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提高阅读效率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辅助学习已成为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问题一直困扰着平台设计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文章以“超星学习通”为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平台功能性和平台声望五个影响因素。通过设计调研问卷,采集调研数据,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平台声望对用户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平台功能性对于用户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为提升在线学习平台的用户使用意愿,针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依托于时代背景,着眼于现实矛盾,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数字化阅读特性、路径依赖正向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意愿,促进因素、数字化阅读特性、阅读意愿对阅读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影响和感知风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年级、数字化阅读经验对数字化阅读有调节作用,性别不具备显著调节作用。基于上述各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各旅游APP间的竞争加剧,如何留住用户并形成路径依赖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旅游的爱好者,也是使用旅游APP的重要群体,然而目前对大学生群体旅游APP持续使用意愿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基于大学生群体,以携程APP为例,对ECM-ISC扩展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有影响,而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持续使用旅游APP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教师对于网络信息可信度感知的基本情况,采用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模型构建网络信息可信度感知影响因素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结果发现:模型中各元素之间关系密切,教师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感知整体在一般水平,不是很信任网络信息;教师网络使用态度和感知易用性在中等以上水平,使用网络信息态度比较积极;感知有用性和教学环境能力的水平较高。总体来看,教师网络信息可信度感知受教学环境、教师对网络信息的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以及使用态度的影响,其中,教学环境会影响教师网络信息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教师对网络信息的使用态度,最终影响教师网络信息可信度感知。本研究对教师的启示是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重视网络教学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保持对网络信息使用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一所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教学采纳的认知数据探讨了影响教师采用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促进条件均正向影响教师对网络教学的使用意向;主观规范对使用意向没有直接影响,但会通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间接影响使用意向;促进条件除直接正向影响使用意向外,还会通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合理接受网络协作交流工具,能提高师生交互效果,促进协作效率。为探讨网络协作学习中影响学习者接受交流工具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提出了基于TAM的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特征、任务特征和个体差异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学习环境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接受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接受意愿,而接受意愿又对接受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对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提供了支持,也为优化协作学习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