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2.
同音词的细微差别容易被忽视,打字时更是如此。笔者最近发现,报刊上经常混用“剪票”、“检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纸,误用都很严重。检索《人民日报》(不包括海外版、华东版、华南版)2000年至2006年11月1日的报纸发现,把“剪票”误用成“检票”的有80来篇,而正确使用“剪票”的才3篇。  相似文献   

3.
宋佳 《现代语文》2013,(1):102-104
汉语语气词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同时也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为了考察泰国大学生对汉语语气词“啊” “吧” “吗” “呢”的混用情况,笔者以泰国商会大学中文专业的大三学生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泰国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为“吗-呢”的误用和“吧-啊”的误用,这两种偏误类型占了所收集到得偏误的46.66%,而最不容易犯的错误为“啊-吗”的误用,仅占6.67%.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国内外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引起更多学者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习得特点进行研究,促进对泰汉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察”与“查”这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近之处,误用和混用现象不少,在此略作辨析。“察”,意思是仔细看。如《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引申为明辨、详审,如《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引申为考察、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  相似文献   

5.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8.
“做客”与“作客”形近音同,但含义截然不同。人们常常在该用“做客”的地方误用“作客”,例如:  相似文献   

9.
韩延明 《高中生》2013,(7):12-12
“无独有偶”是人们耳熟能详且乐于使用的一个成语。然而,这一成语误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着实令人吃惊。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0.
释“极”     
“极”在古代汉语里有“疲惫”和“穷困”义,人们多不知道,往往误用今义“极点”、“极限”、“极尽”去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11.
"启示"与"启事"是混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词之一。近年来"启示"与"启事"混用呈增多趋势。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就有100篇"更正启示"。为什么两者误用这么严重呢?除了同音字容易混淆的原因外,我们觉得过去  相似文献   

12.
郭择汗 《教师》2011,(8):119-119
一、留学生混用"的""地""得"的情况 1".的"和"地"的相互误用 (1)因此便自然的认为,第三喷注是由新粒子辐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很多文章讨论成语“美轮美奂”,有人认为现在用“美轮美奂”表示“优美”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有人认为是产生新义了。这种旧词由于“误用”而产生新义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感同身受”“倾巢而出”“空穴来风”等。我们这里不讨论它的用法,而是要说说把“美轮美奂”误作“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现象。从其历史来源看,历史上有“美奂美轮”,但没有“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用法;现在的权威词典也只收录“美轮美奂”,如《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就只收录了“美轮美奂”,后两者明显是前者的误用。这种误用甚至出现在权威媒体上,《…  相似文献   

15.
“园”和“圆”都读yuan,而且外部结构相同,所以相互混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人认为“园”是“圆”的简化字,这就更错了。“园”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如“花园”、“果园”、“菜园”;  相似文献   

16.
“交代”与“交待”本是两个含义不同。不可混用的词,可是,近年来人们经常将其混用。“交代”一词是由“瓜代”演变而来。“瓜代”源于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左传·庄公八年》载: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人带兵驻守葵丘,正好瓜熟的时候出发,齐禁公对二人说:“明年瓜熟时再派人来接替你们。”第二年瓜熟时却无人接替,打报告请求派人接替,没批准,因此二人谋反。后来人们用“瓜代”表示官场前任期满,后任接替。到了汉代,这种前后任相接替便称为“交代”,如淑书·盖宽饶传》:“及岁尽交代……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贸共更一年…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收入了夏衍先生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其中有“于是带工头不加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一句话(第10页),句中的“不加思索”系误用,应为“不假思索”。“不假思索”是个成语,形容做事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假,凭借、依靠。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其写法。笔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辞海》、  相似文献   

18.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副词“再”和“又”在表示频率时有共同的相似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正确区分和掌握,常出现不同的偏误。通过收集、考察越南留学生作文语料,发现越南留学生在使用“再”和“又”时容易出现三种偏误:一、误用,如“再”的误加、“再”和“又”的遗漏和重叠、“又”的错序;二、混用;三、回避使用。据此提出教学策略,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时要注重“时态标记”的讲解,要注重通过对比分析和切合实际的举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有所侧重、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9.
“招徕”和“招来”,读音相同,形体相似,意义和用法却有不同之处,人们在使用时,由于未加注意,常将二者张冠李戴。因此,有细加辨析的必要。常见的误用是把“招来”当作“招徕”。如:①一些个体户车主,采取这种方式“拉客”,不但不能招来更多  相似文献   

20.
“意象”与“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研究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术语。由于都有一个“意”字,人们在理解或使用它们时往往通用、混用,分辨不出它们之间的含义和指向的差别,尤其是近代西方又发生了Imagism(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欧美文论中也大量出现“image”这一术语,“image”又被中译为“意象”,人们对这些术语范畴的界定更是莫衷一是,难以准确地把握,认识上出现许多混乱,很有将其梳理辨析的必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早已存在的一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学术理论中其它一些概念一样,在它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