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笔下的人物大多一个样,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抓不住特点,所以写不出富有个性的人物。为此,我设计了一堂将作文训练穿插于游戏活动中的作文训练课,过程是这样的: 课伊始,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做一个“让我猜猜你是谁”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做到“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胆发言,仔细倾听”。接着宣布游戏的规则:游戏需七个人,一个人被蒙上眼睛,其余六人牵着手围着他转圈。蒙着眼睛的同学伸手去抓这六位同学,抓到后要猜出被抓的同学是谁,还要说说这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如果猜不出,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描述被抓…  相似文献   

2.
注意课中休息与愉快教学相结合。课中休息是新授阶段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并可以起到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带着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我跟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说了一句悄悄话———“黑板上就有两句大自然的语言,请找找看”,接着,让他们将这句话悄悄地传下去,并让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是一句什么话。经过一传再传,有的传对了,有的走了样,有的已经不像话了,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一游戏活动,同学们觉得很新奇,玩得也很开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实现课中休息与愉快教…  相似文献   

3.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齐声)好。师:游戏的名字叫“秘密传话”。(板书)(学生们个个神彩飞扬,跃跃欲试)师:活动规则(要求)是传话要听清楚,传得明白(不得偷听),用悄悄话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直至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传过之后,赶快上座位写出你传给别人的话,交给老师。传错者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老师请7位同学上讲台,悄悄地对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哥哥说,3月5日,他们要去游泳。”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传话,一张张小脸上显得既神秘兮兮,又小心翼翼,害怕把话传错。游戏结束。老…  相似文献   

4.
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有一位教师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打擂台”的游戏:请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作为“擂台”,如果另一个同学回答出这个问题,就算他打下“擂台”,接下来由他摆“擂台”。现将其中的几个片断摘录如下:片断一:阅读第一小节生:东郭先生是干什么的?生甲:从“先生”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5.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7.
莫琴艳 《成才之路》2011,(26):41-41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提到作文,学生总是叫苦连天。那如何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呢?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引导学生积蓄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变“不会写”为“我能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技能和方法。这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写人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发现的信息自地表达出来。3.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中,并在表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1.进行“盲人辨认”游戏。选择几位外形比较特点的同学充当识别对象,将一位同学的双蒙上,让其通过触摸进行辨认。此游戏可做两三组。2.即兴采访,口语交际。每组游戏过后,教师兴采访“盲人”,要求学生说出辨认的方法。3.讨论总结辨认的方法:抓住对象的特点。(评:本环节设计充分注重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HAONIANZUOWENFUDAO有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玩过。这个游戏很简单:让一位同学上讲台,背对着下面的同学,再叫另一位同学在下边描述某个同学的特征,譬如说长什么样,穿着怎样,声音如何等等,然后要上边的那位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所说的这个人是谁。下边的同学描述人物的特征越明显,上边的同学就越容易猜出是谁。想想我们的作文,其实也一样。不管你是写人、写景、状物或是其他,只有当你写出了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你的文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让人更容易记住你的文章。一位同学写的《靓妈…  相似文献   

10.
有问题的“动笔写” 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奇妙的鲤鱼溪》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选自北京版教材。为了拓展思维、加深体验,在下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鲤鱼溪边立一块木牌,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让学生将自己想写的话写在本子上,然后全班交流。共有八位同学读了自己“写在木牌上”的话: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全阑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描述浙江省金华市八中一位教师在“5522名师工程”结业典礼上,向全省政治教师开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堂教学模仿浙江电视台《人生AB剧》的形式,以高考状元顾小亮的人生之路为线索。跌宕起伏的剧情让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与主人公一起面临一次又一次的两难抉择。扣人心弦的剧情,激烈的争论,精彩的点评,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人受益匪浅。导入新课趣味生动的游戏引申出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范老师请6位同学上台做了一个“打哑语”的游戏:6位学生排成一排,第一位学生把“我爱…  相似文献   

14.
王海霞 《甘肃教育》2002,(11):15-15
小学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都有一种心理:怕。怕什么?怕写不好让老师笑话,怕老师批评,怕老师说自己笨,也怕同学嘲笑。这一怕,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反来复去的掂量、犹豫,文章自然就“难产”了。要解除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把思想放开,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二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胡编、  相似文献   

15.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6.
情趣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学生一旦对写作有了情趣,就会乐写、爱写,写出的习作才会富有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情趣作文之路,让学生品尝到作文带来的乐趣。探索之一:创设情境。激发作文情趣1.游戏作文每一个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可是学生由于对过去玩过的游戏不会有太深的记忆。因此,有时想写也写不生动,写不细致,往往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对游戏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乃至整个过程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实时实地观察,体会,目的是让孩子们对生活有真实的体验。游戏有“拷贝不走样”“画鼻子”“击鼓传花”“老鹰捉小鸡”……比如。请孩子们做“画鼻子”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可爱的胖头娃娃。只是不画它的鼻子,选出一个画鼻子的同学,让他站在讲台前的空地上,把他的眼睛用围巾蒙上,手里拿一支粉笔,大家一起喊:“小熊小熊你转一个圈,转两个圈,转三个圈。”转完圈,让他给胖头娃娃画鼻子。游戏之后,让大家说~说刚才游戏的过程,注意这个同学东倒西歪摸索前行和画鼻子的动作,看看鼻子画上了没有,画得准确吗。还要注意周围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等。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热烈。通过游戏,学生兴趣有了,说话的内容有了,不用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7.
张凯 《教书育人》2006,(8):38-38
一次自习课上,正当同学们埋头写作业,我辅导一名学生解答问题时,突然,有位男同学高喊:“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同学。他正举着手。我以为他有不会的题要问,便请他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却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她总看我,使我全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思想品德课收到较好的效果,成为小学生喜欢上的课,必须把握一个“活”字,并注重以下几个环节:揭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故事、猜谜、游戏、小品、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向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为整堂课的学习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个人是集体的一员》时,我设计了“搬课桌”的情景。一上课,我请一位同学把讲台移动一下位置,那位同学走过来,搬了搬,摇摇头说:“老师,对不起,我搬不动。”我说:“那就请你们学习小组的四个同学一起上讲台搬吧。”…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宗旨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四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我在教学实践中懂得了要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改“学生从来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其次,要改“经常是教师问。学生答,众生听”。再次,要改“教师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教师只叫优等生只说出正确答案”。凡此种种现状,都是客主错位、教与学错位、授知与育人错位、整体与个体错位的集中表现。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爱提问,多讨论,多思考的好习惯,创造民主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划一划”、“写一写”、“练一练”、“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让更多的爱迪生从我的课堂中走出。最后,要克服“注入式”教学。创造“自主式”,痛改教师一讲到底的顽症,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就要努力实现强化教师角色换位,变“主宰”为“主导”;强化学生地位换位,变“被动”为“自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实验是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的二氧化碳气体多。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二位同学按书上图示提示上台演示,一个用打气筒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打气;另一个用嘴衔着小管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会儿用嘴吹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用打气筒打的没有变浑浊。教师让部分学生上前轮流观察后问:师: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个变浑浊了,另一个没有变浑浊。师: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