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设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教学论学科体系,要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固本拓边、继往开来、变革整合、完善教材;建设教学论学术体系,要在依托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学术共同体、促进学术交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教学论话语体系,要以传递中国声音为立场,双向沟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形成国际话语。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语的深化、教科书学的话语建构等阶段,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当代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形成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既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基石,又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还是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彰显。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即通过知识论的追问以理清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脉络、回归学科起点以推进高等教育学元研究的开展、立足系统整体以处理好高等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即一方面要夯实基础,促进作为“学”的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躬行实践,促进作为“术”的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在合理表述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即完善话语内涵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扩充话语外延以建设具有共同关怀的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立足时代主题以解决时代问题为主构建高等教育学话语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话语是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且独特的言语符号系统与价值意涵表征。基于话语权力视角的构建与分析,可以认为:高等教育话语权是高等教育话语所展现出的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表达权、工作话语支配权,高等教育话语与高等教育话语权是一体同构的互动关系。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却陷入了高等教育理论话语主导权的"本质性弱势"、高等教育学术话语表达权的"边缘性失语"、高等教育工作话语支配权的"机械性排他"的困境。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水平,应通过"塑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增进学术话语的学术性认同、消解工作话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立"三位一体式的策略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牛津教育评论》属于英国顶级高校承办的“教育评论”类期刊,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地位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分析其话语体系有助于我国教育期刊的学习与借鉴,从而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基于Wos核心数据库,采集《牛津教育评论》2000-2021年论文数据,探究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图景,揭示英国教育学术的基本状况、学术特征和话语体系。英国教育学术理论的产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世界各国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主题凸显社会重大关切和教育的基本理论话题,研究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和时代引领性,研究方法体现了坚守经验主义教育学术论证传统上的创新。英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体系反映了世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经典问题,引领着世界教育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其学术话语体系及其研究方式具有积极的“第三条”道路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课程话语体系经历了沉寂、复苏、繁荣三个基本阶段.这其中,课程政治话语从激进走向理性再走向开明,课程学术话语从消失走向精进再走向多元,课程实践话语从变异走向随附再走向自觉.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变迁的特征表明,对于课程话语体系的发展,课程政治话语的适度调控力是基础,课程学术话语的持续创新力是关键,课程实践话语的有效融合力是支点,课程话语生态的协调共变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仅是解决中国特殊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钥匙,更是回应新时代提出的特殊教育迫切课题的学科担当。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强化学科本质属性,凸显特殊教育学学科特性;注重分化与综合,促进特殊教育学学科群建设;完善学科建制,推动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架构建设。特殊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应追求理论思维,提高特殊教育学的学术品性;关切实践问题,形成特殊教育学的学术成果;探索前沿性研究,丰富特殊教育学的学术空间。特殊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应注重内外均衡,构建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表达;坚持文化自信,奠定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基因;开放国际视野,扩大特殊教育学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繁荣教育经济学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三大体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坚持将传统教育经济思想和当代教育经济问题相结合,坚持将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形成能够科学回答教育经济的中国问题、世界问题、时代问题的新学科新理论新话语。建设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要优化学科体系架构,明确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务实教材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教育经济学学术体系要创新教育经济思想,注重原创理论生成,促进研究方法融合发展。建设教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打造新概念、新范畴,优化话语表达与转化,提升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学科建设对社会变革需求的理论回应,能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为此,应以把握学科特点为抓手,拓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即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协调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生态关系,坚持多学科协同的学科视角,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一体多元发展新局面,完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类型化特色;以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为基础,持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即坚持“大职教”的学术研究观,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问题域,秉持问题意识,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成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善于融通古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资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以提升中国话语权为旨归,积极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即以政治性意蕴和学理性支撑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以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和有效性传播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即服务实践需求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探寻自身学科逻辑以推动成熟化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形成、完善学科建制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规范化建设;在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即聚焦重大问题以演绎归纳生成学术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并扎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呼唤多角色主体参与以打造学术共同体;在立足中国本土立场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即推动适度借鉴与自主创建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a reflection on What is policy? Texts, Trajectories and Tool Boxes,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3, in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It looks back to what the 1993 paper was trying to do and at some of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ideas first sketched there in my later work, in particular in the book How Schools Do Policy (2012). It also considers the continuing tensions between domination and agency, discourse and text, in policy research and the misuse of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in some policy analysis work.  相似文献   

12.
依照《汉书·艺文志》图书分类法,参考汉代出土文献研究成果,以文献文化史视角梳理、分析《论衡》所引"诸子类""诗赋类"文献,鸟瞰王充的知识来源与阅读视野。同时,将上述文献细分为王充"读过""可能读过""仅作为论据提及,难以断定是否寓目原书"等情况详加申述,指出部分文献对《论衡》话语表达、学术建构的影响,并在具体论述中补充、修订若干前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De Coubertin developed the sport philosophy of Olympism and the Olympic Games as a response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crisis to promote peace, fair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masculin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how crisis discourse functions as an important shaper of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s of Olympism and how conflicting discourses have mobilized crisis discourse to produce competing ‘truths’ in which to rationalize and understand the Olympic Games. In drawing from Foucault's work and de Certeau's text, Heterologies: Discourse on the other, I argue that ‘crisis’ as the rationalization for Olympism and the Olympic Games has proven an unsuccessful venture for de Coubertin; as the Olympic Games have produced conservative outcomes based on a neoliberal agenda focused on elitism, professionalism, nationalism, and commercialism. This historical case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Olympism and its power to act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  相似文献   

14.
李军教授的《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是一部颇具新意的修辞学论著,构拟了新的话语修辞理论体系,探索了修辞手段的新系统和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展示了话语修辞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修辞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为词根的话语组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学术话语谱系 ,它们是现代人思考“现代”的结果 ,是特定时代的精神现象。然而 ,在同一时空中并存着、展现着的“现代”话语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含义 ,这给目前的学术对话和文化讨论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以后指出 :关于“现代”的话语实际上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 ,即 (1 )文学艺术的层面 ,(2 )社会学的层面 ,(3 )哲学观、文化观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Drawing on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literacy, this study calls into question prevailing assumptions about integration by examining talk in English and Humash classrooms as windows into the two worlds of a Modern Orthodox high schoo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wo subjects presented very different model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umash was grounded in a Discourse of authority, whereas English was grounded in a Discourse of autonomy. In lieu of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counterpoise,” programming for meta-knowledge in which school members confront and openly discuss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ir Discourses.  相似文献   

18.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杨亦军教授的新著《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一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从跨民族、跨学科和跨文化角度对西域文化符号——阿凡提进行了“话语”空间的四重构建:生命话语、社会话语、审美话语和宗教话语,疏通了阿凡提话语背后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脉络,在理论的高度上构建了阿凡提“话语”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评介Steve Walsh于2011年出版的《课堂话语探究行——动中的语言》(Walsh,S. 2011. Exp 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 : Language in A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该书提出课堂互动能力概念和教师话语自评框架,将会话分析方法与教学反思实践结合起来研究课堂互动,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该书视角新颖,语料详实,是一部将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文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