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上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让小朋友用“其中”造句。小朋友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评语:“你是蜈蚣吗?”一笑之余.我们会模模糊糊地悟到一点使用“其中”的规则。有人可能会赞同老师的观点:假如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的是一只蜈蚣.这句话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记得去参加一次教研,正好坐在生后面。课堂上老师讲得十分投入,生听得也很认真,举手积极。这时坐前面的一个小男孩举手了,另一个子靠着椅子,懒懒地说:“老师不会你的。”看来这个小孩已经很有经了,而那个孩子还是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果然没叫他(当然原因很多)。他丧气地把手放了下来。我想:假如这时老师请了他,那他该多高兴!他可以大声地说:“老师是会叫我的!”但现在他只能想“老师的确不会叫我”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那样天真地高高举起手。不管学生的基础有多大的不同,老师的“偏心眼”也是导致“暂差生”自卑心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一位老师这样的一段叙述——一次。女儿问他:“爸爸。含情脉脉是什么意思?”这位老师看了看女儿说:“待会在饭桌上爸爸告诉你。”于是老师对妻子说:“我们待会用眼神告诉孩子含情脉脉的意思”。在饭桌旁老师和妻子像恋爱时一样充满深情地望着对方。女儿看了看高兴地说:“爸爸,我知道了,含情脉脉就是眼里充满爱意地望着对方。就像你和妈妈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5.
自从小学毕业后,我就和好友们各奔东西。我好想念他们,但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面,于是我们就在信上聊天。但我害怕,害怕被老师发现我写信,那么我的秘密就荡然无存了。我知道老师这样做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但是我不敢跟老师说。阿林,你能帮我跟老师说吗?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中学小慧在帮你之前,阿林想先弄明白一件事:你有没有在上课时写信?阿林很奇怪,老师平时也挺忙的,怎么就如此在意你写信呢?假如你是在上课时写信才被老师发现的,那阿林就不能帮你了——是你做得不对,下次记得别在课堂上写信,好好听课。假如老师毫无道理地拆看了你的信,那是侵…  相似文献   

6.
亲亲的老师     
老师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我的儿子常说非常崇拜他的老师,经常用老师的言行来评判是非,甚至用老师的形象来指导我的形象和衣着,比如说:“妈妈,你戴眼镜吧,俺老师就戴眼镜。”“妈妈,你买个俺老师那样的裙子吧。”等等。老师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天,刚上小班的儿子进门就喊:“妈妈,你看!”我一看,儿子额头上有一枚即时贴粘的亮点。我忙问:“谁给你贴的?”“俺好亲好亲的李老师!”“为什么给你贴?”儿子得意地说:“俺帮老师搬椅子,老师说我爱劳动。”儿子高兴地爬到梳妆台前左看右…  相似文献   

7.
<正>吃饭的时候和曹同学聊天,他说并不太明白我这次作业的重点,我让他讲讲看。他试探着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其实你是明白的,你只是不自信,不敢确定。"这句话是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但说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无意中的判断,往往和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样准确得让人惊讶。"老师,我也这么觉得。好多时候心里觉得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但也会习惯性地再找别人确定一次。"下午吃饭的时候,又遇到曹同学。他问我:"老师,你猜我最喜欢哪门课?"  相似文献   

8.
一次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练习,几个学生忍不住又讲起话来,见老师没有什么反应,周围的声音也开始附和,教室里热闹起来。老师走到一个男生旁边,让他站起来背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见他突然站起来,其他人都静了下来。老师让大家把这句话背三遍,然后问:为什么要背这句话?有个机灵的男生说:“老师,你不是把我们比作青蛙了吗?”老师笑着说:“我可没这样说,这是你自己说的。”大家听了都笑了。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是发生在胡勤荣老师课堂上的一幕。他说,学生不听话,这是我们时常遭遇的事儿,怎么办呢?首先要做好分析,弄清…  相似文献   

9.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10.
课堂原本是学生与老师的世界,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老师与“老师”的天下。在“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中,我们30名老师作为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受,过了一把做学生的瘾。这是一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现象一:好奇心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上课后,老师刚刚把学具袋交到每个小组长的手里,我正要打开看里面有什么,就听老师说“: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抬头一看,早已经有很多小组把学具袋打开了。这时我才想起并没有听到老师让我们打开学具袋的命令。大家停下了,你看我,我看你。一…  相似文献   

11.
眼神育儿     
某刊物登载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课堂上,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正偷偷地玩一只会报时的变形金刚。老师上前一把没收了玩具,并将这个学生狠狠地训了一顿。孩子涨红了脸,朝老师翻着白眼,露出颇为不满的样子。放学时,老师把他留下来,问道:“老师今天课堂上批评你,你好像挺不服气,是吗?”“我当时也很生气。”“你气什么?”老师为孩子的坦率所吸引。“我不敢说。”孩子还在赌气。“没关系,你说出来,如果老师因为你说了还批评你,那就是老师不对。”“你不给我面子。”“那我如何给你面子呢?”老师诚恳地问。“提醒我一下就可以了。”“怎么提醒你呢?”“看我一眼。”看一眼,就能胜过老师严厉的训斥,眼神的威力真  相似文献   

12.
李晓娥 《黑河教育》2013,(12):25-25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作为老师,我心急如焚,尤其是对学困生,如果问他什么问题,他一声不吭,或支支吾吾,我就会火冒三丈,随口会说:“看你怎么办呀,你怎么这么傻?”就因为这句话,一位学生给我写了封信,信中说:“老师,你是位负责任的老师,但我不傻,你这样说我,很伤我的自尊心。”看完信,我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  相似文献   

13.
周凌  姚华 《早期教育》2006,(9):14-14
一、变变我的脸。 开学两周以来,张皓杰小朋友还是会不停地哭着叫“妈妈”。一次,老师看到了身边的彩色纸,灵机一动,对他说:“你看这张纸多漂亮!”他没理会,继续哭。老师又说:“我会变魔术哦!”他的哭声小了点,抬起眼看着老师。见奏效了,老师连忙说:“我能变出你的脸,你想看吗?”哭声停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老师便拿起彩色纸,一边故意用很夸张的动作撕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一边大声地说:“变!变!变!”这一举动让张皓杰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也把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老师随手拿起笔,在图形上画上了哭的表情:“这是张皓杰的小脸,想要的话我们一起来变出自己的小脸吧!”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6,(4):52-53
课内书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忽见小新低头看课外书。老师:“小新,你在下面看什么书?不专心听讲。”小新:“老师,是《水浒传》。”老师:“自己把书交上来,课堂上看课外书成何体统。”小新:“不,老师你误会我了,我看的不是课外书,在看课内书呢。我在了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写作背景。”老师:“啊……”★毕芬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看书老师家访后。妈妈生气地对小新说:“你知不知道老师怎样批评你?她说你上课不认真,爱睡觉。把你从头到脚的缺点都说出来了。我为你脸红,她临走时特别嘱咐我要你多…  相似文献   

15.
举左手     
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接连两周来的语文课上,我提问时,发现以前不曾举过手的王晓总是高高地举左手。可我叫起他时,他不是脸红脖子粗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就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惹得下面的同学一片嘘声。  一天下午的活动课上,我找到他谈话,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我不对,我不该不会装会,还举手欺骗您。”我抚摸着他的头,“老师找你,不是想责怪你,而是想问清你这样做的原因。”王晓低着头,两手不停地揉捏着衣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低声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我不举手,同学们会在课下嘲笑我。”没想到…  相似文献   

16.
对不起谁     
尹老师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对我说:“贺老师,我们班学生小胡离校出走了,这是他留下的一封信,你看该怎么办?”我接过尹老师手中的信,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尹老师,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我对不起您,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班集体,对不起学校,我已无脸见人了,只有一走了之。”我一边读信,一边回想起这个学生的情况。小胡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虽然学习挺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好。记得不久前尹老师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小胡啊,一定要加倍努力!如果你下次还考不好,你怎么对得起教育你的老师?怎么对得起辛苦抚养你的父母?怎…  相似文献   

17.
这次我又把《石榴》—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我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又读错了!” 我怕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便煞有介事地说:“我向同学们保证.下次再读错我罚自己把这句话抄十遍。” 可万万没想到,过了一个月。我又读错了,学生给我纠正后,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上次你说过要是你再读错这句话就罚自己抄十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一班     
王悦微 《学习之友》2013,(10):50-51
王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把自己的·江得体会。还有趣事都用微博记录下来,当然。着墨最多的还是她那群憨态可掬的弟子们。◆刚毕业时很年轻,大家都知道的,年轻人爱长痘。有一天我看班上那个叫佳佳的小女孩挺可爱,就偷偷从兜里摸出颗糖,问她:“吃糖吗?”她警惕地看了看我,担心地说:“老师.我不吃,吃糖会像你那样长痘痘。”我的心好痛。  相似文献   

19.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20.
课间,我正准备去操场,突然听到有人喊我,转身一看是浩浩。看着他激动又高兴的样子,我好奇地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啊?”“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边说边拉着我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