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教师而言,总想使学生每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盼望上语文课,开设“课前两分钟”不失为一种良策。“课前两分钟”就是指  相似文献   

2.
〈正〉上午第一节课,钟老师上调研课,许多语文老师要去听课。早操时间,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则通知。 四(3)班同学:第一节语文课我因要听钟老师的课而不能到班上课,如果上课时还不来,请大家自学“留言条”(习作训练)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和奶奶在家中玩拍气球的游戏。我想突破个人记录,创出两分钟进球十个的成绩来打破奶奶的九个记录。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球赛”在院子里展开了——  相似文献   

4.
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的起始或一个问题的开头。有人说上课在两分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相似文献   

5.
成旭梅 《师道》2010,(10):33-34
一节课,与其说是“上”出来的,不如说是反思出来的。于漪老师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一个富于勤勉精神的教师如果缺乏反思,他也许成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杜岩 《甘肃教育》2009,(10):42-42
要顺利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得把握好“望”的时机。提问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确定提问对象,用期待的眼神等待学生回答,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当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要针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错误,“以误导悟”,从而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认识。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分析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厘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如,“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那么,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开学第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我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怎样开好这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节班会课。突然,副班长郑东杰和学习委员孙文鹤还有几个学生一起跑到了我面前,说:“老师,我们想换班长?”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上街买文具,路上一个摊点在卖“热得快”。摊主宣传说“热得快”烧水省电又省时。加之价格也便宜,我便买了一只。回到家,我连忙动手烧水,不到两分钟,水就沸腾了。我高兴地把水倒出来喝,怎么回事,水还是温的,根本没有开。  相似文献   

10.
“备好每一堂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乃至备好每一节课的自我”是教师日常工作中备课的核心所在。而教师的备课包括“有形的备课”(即准备“教案”)和“无形的修养”(即教师的学识、人格等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是说,“无形修养”比“有形备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邓荏萍 《湖南教育》2003,(24):51-51
以身作则,作学生惜时的榜样。一次,因为处理突发事件,我上课时迟到了两分钟。除了向学生说明迟到原因外,我还特别向学生道歉。值日生说,老师不要道歉,你是为了学校的事,而且只有两分钟,不碍事。我接过话说:“我耽搁每个人两分钟,全班57人,就是114分钟。114分钟可做多少事呀!”我认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间不做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事。这样,一丝不苟,潜移默化,有利于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开展喜闻乐见的惜时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如到学校附近的美印厂参观访问,看工人叔叔一分钟、一个小时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徐静 《现代教学》2009,(11):64-64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身心愉悦,热爱学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校的办学目标。我们认为,“减负增效”的落实应在于.科学安排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寓教于乐,让学生每一节课、每一天的学习活动都有意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一、大面积欣赏 师:我看了同学们的作文,作文中的句子,给我带来了语言的享受。 她非常瘦,无论近看远看,她都是那么瘦。——谭思睿 师:看了这个句子,我发呆了两分钟。瘦有什么远看近看的呢,后来一想,有的人远看很苗条,其实不瘦,很丰满。谭思睿这么写,真把瘦写“绝”了。  相似文献   

14.
课前两分钟,一般来说是在学生整理书本或吵闹声中浪费掉,而我却利用这短暂的两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展示活动,给课堂带来生机。《小学生晨读100首》内容不错,而我自己喜欢儿童诗,也曾经指导排练过几个诗歌朗诵节目并获奖,于是决定用这本书作课前展示教材。学生买齐书后,我用一节早读课指导欣赏了几首儿童诗,他们都兴致勃勃,同意课前两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展示。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要求每个  相似文献   

15.
每节课前总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按理说,预备铃一响.学生就应回到教室并迅速调整到课前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这种时候,他们往往还沉浸在课间时分,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心神不定,很难一下子进入角色。这种课前消极、被动的等候,常常使整节课索然无味。因而,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预热”,引导学生自然切入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几则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前教师如何“预热”。让学生尽快由课间转入课堂以进入学习状态中。  相似文献   

16.
为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我班开展了一次以即兴演讲为内容的语文活动课。这次活动由学生设计并主持,主持人事先准备了“诚信”“宽容”等十五个话题,标上序号,演讲前确定话题的顺序.然后按所抽顺序依次上台演讲。凑巧的是,最后一个抽签的同学抽到了1号,话题为“诚信”.他很自信地上台作了两分钟的演讲,博得了大家的掌声。十五位同学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宣布进入评议阶段,采取自由发言形式,要求发言的同学评论的内容不要重复。  相似文献   

17.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8.
每节课前总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按理说,预备铃一响.学生就应回到教室并迅速调整到课前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这种时候,他们往往还沉浸在课间时分,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心神不定,很难一下子进入角色。这种课前消极、被动的等候,常常使整节课索然无味。因而,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预热”,引导学生自然切入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几则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前教师如何“预热”。让学生尽快由课间转入课堂以进入学习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总评:“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节课。小学里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其知识领域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理解“平均数”;二是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20.
共玩魔方     
洪波 《教育文汇》2006,(9):34-34
课余,见班上有学生在转魔方,我未大声呵斥,而是借来翻翻转转,玩弄了一阵子。归还时,那位学生问我:“老师,您能用多少时间把同一种颜色的小方块转在同一层面上?”“你能用多少时间?”我反问了他。“两分钟就行。”他玩时,我给他计了时,不出两分钟,就转出了一面。这或许是凑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