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日、7韩00、0法多、德名、在俄校、西生班,开牙设语英七、个外语语种及十多个涉外管理类专业的民办高职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及涉外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外语 专业 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外语教学特色。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融语言操练与业务处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案,探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切实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通过制订"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行业、实践和企业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军队院校"本科教育+首次任职教育"融合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在导航工程(无人机技术与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导航工程专业是本科教育专业,无人机技术与保障是首次任职岗位。鉴于本科专业和任职岗位对培养对象提出了明确的能力素质需求,因此培养方案以能力塑造为核心,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策略。本文旨在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发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需进行诸多问题探讨。发展策略上需研究非通用外语人才需求层次、语种数量、专业规模布局、专业建设政策等。教学实践上需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形成有国情特色的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市场要求、招生规模和多年实践经验,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可实行"以双外语教学制为基础,培养外语通才"和"以国际化手段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3+1"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较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学科不同,外语专业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尤其是口语交际应用能力。如何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培养学生外语综合技能极为重要。基于"3+1"培养模式,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探讨多维度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总结和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国家级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质量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成果,对自动化学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探讨,提出了适合于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实施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实践创新理念,系统地构建了新的"理论+实验+实践+设计+培训"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直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进行了"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以软件工程方向为例,探讨了以提高应用能力能力为目的进行课程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二三五"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主体的作用,通过建设课程体系、集聚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活动、创新管理方式和完善质保系统以实现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在企业需求导向下,提出"外语+专业+语言服务专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朱雷  王毅 《职教通讯》2017,(8):22-27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不同国家间的交往、合作,语言互通是基本前提。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语言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优势、弱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构建高职"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语言能力、挖掘"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语言教育功能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高职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短缺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并存,因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以人才需求为依据设置专业,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IT素养、外语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实现和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中,外语人才的培养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实现"外语+"型人才培养,即"语言素质+文化修养+职业能力"。《阿拉伯语现场翻译实训》是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生语言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推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语言类实训如何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实训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对接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市场采购翻译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校企互嵌、工学结合、旺进淡出"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据"旺进淡出"原则灵活安排和组织教学;建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和集群优势;建构"137"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方式。通过从培养行业"新手"到"专家"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打造高职混编教师团队来增强高职教师主导力、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来提升企业主动参与度、以行业新业态促进专业发展来创新专业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专业+非通用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对“新文科、大外语”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云南民族大学开展“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为例,得出基于“专业+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还有待提高的结论。结合归因分析,提出应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即以“专业+非通用语”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建设为主体,以开展第二课堂和构建实践体系为两翼,以打造师资互通、文化融通、就业贯通三平台为驱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是关键,也是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感觉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因此,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基于项目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应用型本科"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素质(简称"双能"),并获取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简称"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