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通过梳理越秀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与做法,探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在于: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并将市场调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按照“三个核心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构建“外语+专业+综合素质”的课程结构模式;进行职业能力分解,确定具体课程;明确课程间的逻辑关系,编制教学计划进程表。  相似文献   

2.
旅游外语人才是指既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应的综合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我国现有旅游外语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主要存在其专业旅游知识与外语知识不能很好的融合。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语专业和旅游专业合作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更新旅游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扎实培养旅游外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旅游外语的教学方式;校企合作:加强对旅游外语人才在实践中的培训。以上这些措施对旅游外语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新建民办语言类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大都逐步形成了以语言类专业和基于外语能力特色的经管、信息、艺术类等专业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外语+专长"、"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实现培养具有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为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领域提供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服务于涉外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郎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144-145
涉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从思想政治、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和国际文化素养等方面加强对涉外人才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促进涉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涉外服务行业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各类服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学会本行所需的最基本的外语。同时,全国的再就业工程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原工矿企业职工转入涉外服务行业,他们也迫切需要学习从事新工作必需的职业外语,这些职业外语的学习着重于英语口语交际,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趣"激活英语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急需涉外法治人才,创新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通过研究现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发现,课程教学的语言与专业的融通是难点,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是痛点。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借助“外语+数字”模式,通过跨文化交流的构建,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建设,教师信息化持续培养等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加速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在外语与涉外法学专业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质量,并加速推动人才培养向社会服务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7.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二三五"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主体的作用,通过建设课程体系、集聚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活动、创新管理方式和完善质保系统以实现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018年9月召开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座谈会,要求层次高和生源佳的高校先试先行,大力培养"一精多会"和"一专多能"的非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在非外语专业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无疑是给处于十字路口的公共外语教学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但是"精"的标准不是通过四级六级乃至八级九级,而是能够用外语比较熟练地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研究,只有这样的外语能力,即专门用途外语,才是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外语。在实施改革中,要按分层次分规格方法开展一精多会的多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3+1"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较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学科不同,外语专业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尤其是口语交际应用能力。如何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培养学生外语综合技能极为重要。基于"3+1"培养模式,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探讨多维度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和就业现状的调查,制定应用型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与国外合作院校深层次的合作办学、建立实习基地等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已然变化,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然而,在现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体系趋向老化,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师资队伍比较薄弱,重技能输入、轻能力输出等。对此,构建以学分制为基础,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全新课程体系;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师生共享;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实施以综合技能教学法为导向,以输出为驱动带动学习者输入等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高思辨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有效研究和创新的根本。在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缺席"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梳理了外语学界从思辨能力模型建构、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建构和检验、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分门别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的积极应对举措。并立足于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四位一体"构建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外语人才思辨能力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浙江省某独立学院"英语+西班牙语"双外语方向为调查对象,探讨独立学院双外语人才培养个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外语学习策略使用,增强双外语学习自信心;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强化工程能力突出应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对中低端外语人才的需求渐趋饱和,而人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化或高端化.高校连年扩招且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够重视,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错位.为此,笔者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制订外语教学规范,切实改进质量评估;建议高校以需求分析为基准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希望教师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一直是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涉外导游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涉外导游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英语更是不可或缺。本文针对高职涉外导游专业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出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即基础、能力和专业三方面的复合,这也是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为基础,分析了农业院校外语人才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双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框架结构图、主要特点、课程设置改革、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旨在为推动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积极而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生产一线的涉外高端复合型人才,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在共同探索的焦点问题。因此,应当对涉外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理念、构成特质及路径模式有一个明晰认识。从理念方向层面看,该类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吸纳通识教育思想,践行"项目"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塑造;就构成特质而言,该类人才培养需要良好地把握复合性与国际性的有效兼容,着力提升受教育者的国际化复合能力;在改革路径实施上,该类人才培养需要分段式地推行外语能力的全程化提升工程,并且以实际应用特别是国际业务的真实操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