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制度变迁的成本高昂,官僚机构的问题是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矫正难的原因.未来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策略是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以诱致性变迁为主;国家干预与市场化相结合,以市场化为主.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变迁路径、强制性变迁路径和诱致性变迁路径是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度的三种主要路径。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应当以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路径的组合为主要路径,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先试点后推广,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相似文献   

4.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分析——以制度变迁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有三种,即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市场化制度变迁。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缺乏足够动力、难以变现,随着市场功能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制度变迁将成为大学去行政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法治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诉求,面临着法治成长资源缺乏、区域高等法治进程失衡等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法治进程,应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建构理性主义)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自然演进主义)两条路径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其特点是制度供给相对不足,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自身规定的内涵,在变迁和创新中存在固有缺陷.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等方式将正式制度的建设与非正式制度结合起来,可创新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发展与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在规模迅猛扩张的同时,普遍陷入了多重发展困境之中。从制度变迁的类型和路径依赖两个角度来看,这种困境产生的制度根源有两个:一是以中央政府为主体的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二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今后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一是弥补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二是摆脱对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方式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受经济“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政治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宏观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走出困境,需要打破经济、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民主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过程、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政策探索、政策初创、政策规范、政策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涵盖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汉语国际推广、外国专家与外籍教师、国际科研合作和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等八个主题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变迁方式呈现出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主辅共存、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相互调适的特点.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坚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扩大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增强民众参与政策话语权;直面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变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通识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通识选修课设置存在目标偏离、内容肤浅、课程构成比例失调现象。本文提出应该从正确的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设置思路及注重人文科学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强制性变迁方式。在变迁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系列的路径依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局限、临时性教育财政政策、缺乏财政投入法律的保障、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传统文化差异的制约。造成路径依赖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实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设立"教育特区"、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与监督制度和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从而打破以上的路径依赖,实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正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强制性制度变迁存在局限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带来了如实现形式表面化、实现动力不足、实现目标简单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激发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师资均衡配置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城乡教师队伍数量、质量、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既有制度性阻碍,又有非制度性制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建议应从强化理念引导机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改进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和督导评估机制等方面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视角看,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经历了移植经验、内化和自主生长的过程。其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具有三个特征: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性;"继承—变革"与"内生—创新"两种变迁模式相结合;高等教育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其有效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产品供给制度,引入少数民族的意志表示,提高民族义务教育产品的使用效率,以解决诸如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供给差距大、使用效率低等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到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体系改革的历史嬗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体现了权力与制度的互构关系:权力秩序呈现出从集中管控到分权治理的特点,制度模式从国家本位到多元导向的发展趋势。受路径依赖和高等教育供给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临时性制度过多与总体性制度欠缺、外部放权和内部集权等多对矛盾关系。在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迫切需要加大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实现从行政主导型的制度变革转向发展驱动下的高校自主性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决定了相关制度改革的边界。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展开,其中基础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改革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生培养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投入制度、入学招生制度、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公平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不同性质的教育公平对于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民自主权"是农村初始改革的关键起点.从"治理"的视角出发考察农村20年制度变迁,认为改革在历史的进程中建构着一条"自我强化"的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与"治理转型"的互赖过程(1)通过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而形成农民自我治理的发展;(2)经治理的传递性而促使国家层面的治理变迁.因此,"路径依赖"使改革积累了巨大绩效且为后续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