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现实生活和学生中素材性物理课程资源有认知差异、生活和技术应用、活动体验、自然现象、信息技术和素材条件型等,但这些资源在教学中还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正确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资源层面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实践模式。对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主要采取五种策略进行,包括资源整合、资源更新、资源共享、校本开发和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3.
刘世洲 《成才之路》2009,(18):I0008-I0009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制定纲要,地方加以指导,学校实施开发的课程。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我们知道任何课程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的课程形态更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没有教材、缺乏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为此,宿迁市尝试"133"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有效整合地方性的特色课程资源,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有了抓手。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逐渐使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更加注重孩子们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剖析等能力的培养。这一质的转变,从客观上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课程"走进了校园,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针对性。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学哲学教学不令人满意,很大程度上与课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不恰当利用有直接的关系。教学要实现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合,最大的难点在于“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的具体特点相符合”。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选择哪些、怎样选择、如何利用具有最大价值的课程资源.成为我们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制定纲要、地方加以指导、学校实施开发的非学科课程。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我们知道任何课程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的课程形态更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学科课程资源具有消费与生产一体的属性。学科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开发是伴随学科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源累积增长,体现出课程改革自身系统再生产与完善的机制性功能。学科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包括校内资源的自主开发和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学习、教学实践、潜在资源、学校价值、课程管理、教学主体的紧密关联。学科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开发重在课程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利用,将教师、学生等最生动的课程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整合,促进学科教育的模式创新和课堂优化。应该充分认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所处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等的外部环境影响,警惕课程资源中的层级化与符号暴力现象,充分发掘学科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由于内容是开放的,国家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材。作为执教者。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必须自己来确定课题及实施方法。那么,如何去发现课程资源?如何去开发课程资源?这些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与课程密不可分。没有课程资源,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改革设想也难以实现;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落实及课程整体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仅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度和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而具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有一段时间,然而其理念还仅停留在一些教师的口头上,并未“内化”、落实到课程实践当中去。实际上,有些教师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意识还相当淡薄甚至冷漠。正是由于欠缺这种意识,因此对身边“常伴永相随”的海量课程资源,竟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我们整天处于汉字、汉语的汪洋之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都是常见又可贵的语文课程资源。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每一个时机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仅凭一本教材.缺乏与校外课程资源的交融.无疑是苍白而无力的。怎样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较之课改以前,最突出的变化是教师注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实施提出的建议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课堂上一些视频、音频、实物、图片、教具等资源的运用,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易于被学生感知和接受,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少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性的思考,结果,尽管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却没有多少教学意义,使身边现有的教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对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却存在着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不明、意识缺失,与开发目标相背离,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教学异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行动取向出发,基于高职专业实践活动特色,建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对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且具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教师资源的开发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这一最重  相似文献   

16.
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国内外背景出发,对近年来我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及其重要意义作了分析,并对推动我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步骤,一般为:解读课程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新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一直没有"课程标准",没有专业教师,没有现成资源包,基层学校、教师面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上什么"和"怎么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要求。所开发的资源比较局限,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甚至与学科教学雷同;没有很好的专业引领和安全保障,使得学校实施此项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北京"社会大课堂"、张家港综合实践实践基地课程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此类课程实施等为我们进行该课程建设喻示了方向、提供了参考。二、课题的界定"校本"指为了学校发展,经过学校教职工等共同调查、分析,在学校中形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方法、举措等。"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开发"是通过研究或努力,开拓、发现、  相似文献   

20.
王丽华 《宁夏教育》2004,(11):44-4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过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资料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学校和教师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够,课程资源就在自己的身边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在新课程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