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在线专业学习社区支持下的校际协作是当前探索新教育理念和技术环境下教育系统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教师们应对复杂教学问题和探索新技术方法应用进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支持校际协作的国内外教师在线专业学习社区实践整体现状评述与典型案例分析,从促进知识转化、构建社会网络、支持组织与管理、搭建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探索建设此类社区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同类社区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殊性,指出了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微观策略。认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政策的保障、教育改革的引导、学校组织的支持、教师成长的动力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宏观策略,即外部环境条件;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网络在线相结合、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中观策略,即方法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积累、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应用迁移、以协作教学为主的对话交流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直接动力,即微观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的教师协作教研在质性的研究范式下,逐渐成为教师专业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活动。本文通过实践证实,教师通过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对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内容设计以及学习支持策略的系统化研究并不多见,对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生成内在机制的探索更是空白。从系统解决该问题出发,以"中国—UNICEF‘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实施为契机,采取设计研究的思路,在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混合式培训、学习活动混合设计和多元学习支持策略,通过"设计—验证—测评—修正—再实施"进行实践,结果显示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真实需求出发,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对学习活动精细化、多样化设计,对教师的学习提供真实案例、以应用为导向、以协作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及多元主体评价的支持策略"的技术支持的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培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PBL校际协作是指校际间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主要有两种基本组织模式,共同协作建构模式和差异化建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项目选题均立足于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整个校际协作的探究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协同建构为主线。共同协作建构模式的突出特征是校际间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协作探究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而差异化建构模式则主要利用地区差异作为学习的资源。这两种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表明:PBL校际协作模式能够逐步转变师生观念,实现师生协同知识建构,提高师生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学习的技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拉近城乡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PBL校际协作模式应当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育》2014,(5):53-53
2014年9月22至23日,第二届全国网络校际协作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少年宫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综合处副处长周一,课题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玉顺博士以及来自全国13个省份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论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承办。论坛以“生态化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创新”为主题,旨在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模式和策略,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加强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挖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典型案例,总结交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EDEFOP在对欧盟17个成员国的职业教育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制定了一套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这套能力结构分析了职业学校教师在行政管理、培训、发展和质量保证以及网络协作四个工作领域的活动内容和能力要求.与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相对照,欧洲职业教育的主渠道由传统的教学转向社会化方式的培训,培训内容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蔡虹 《教育导刊》2010,(4):39-40
远程教育是“国际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我国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章从广州市教师校际联盟项目实践入手,分析教师校际联盟与远程协作的关系,探讨多元的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的创建,进行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运行策略的研究,以提升校际教师研修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中,社会性软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使用现状,即教师学习状况评估不科学、社会性软件功能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其次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功能,即参训教师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协作学习的互动特点,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促进其专业化能力的发展;最后通过挖掘各种社会性软件的优势功能与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特点,找出两者的契合点,提出社会性支持下协作学习的架构,使社会性软件更有效的支持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是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通过网络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共同体,本文通过香港与南海之间的网络协作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协作学习能力,促进学校的多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教师进行合作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语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聋教育理念与方法,其成功实施需要聋人教师与听人教师的密切合作。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N校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的个案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双语聋教育在聋听教师合作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建立起聋听教师间积极的合作关系"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的生力军,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后现代语境下,教师发展走向了多元化、去中心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化培训.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多维、自主、内生的专业发展范式.本文以青年外语教师为例,对后现代语境下青年教师和高校应当如何有效作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以及如何推动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此次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这成为整个教育系统都在思考的问题。由于任务紧迫、挑战真实,疫情期间的教师培训呈现出诸多不同于常规培训的特征,对其进行梳理反思,有助于我们描绘后疫情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蓝图。研究先是梳理总结了疫情期间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教师培训实施特色,认为此期间的教师培训打破了目标、方式、地点、资源、评估等多方面的思维定式,从而赋能教师,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保障学生学业;接下来,分析了在后疫情时期持续赋能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需求专业诊断与持续学习动机,并从信息技术与评估方式视角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最后,以解决路径为关键杠杆,以赋能为理念基础,从数据驱动的全视角教师档案与应用驱动的创新培训模式互动融合两个方面构建了后疫情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培训的效能取决于培训的品质。文章基于教师发展,从满足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过程、扩展培训效能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教师培训品质的方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专业化视野中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理念、制度保障及建构方法。平等参与、协作互助、共同发展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理念。同事教学小组制度、校本研究制度、相互开放教室制度、教师团队评价制度及合作型的领导制度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制度保障。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必须树立共同的愿景,授权教师合作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进行明确的团队分工,组织团队阶段性总结,启动教师协作互助方案,考核团队工作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16.
The close linkage between different institutions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method of improving teac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ttempt to link university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s with further teacher education thereby showing the benefits of the approach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success. To enable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a blended learning course programme was designed. The finding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re based on a course evaluation comprising data from 19 teachers and 88 student teach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benefit in many ways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example, both groups appreciated hav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exchange their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is significant to make cooperative learning successful. Adequat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satisfying for both participant groups, are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期望与价值追求不高、教师专业发展阶梯不完善等原因,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从建设个性校园文化、建立不同阶段教师个人发展阶梯、建立保障性管理制度、坚持师生教学相长、增加海外培训机会、推动教师专业交流等方面,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并就如何建立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明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采用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调查对象个体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需求4个维度17个考察点对襄阳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本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愿望迫切,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大,希望得到提升;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域幼儿园的教师在知识需求的内容和培训形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特点和差异,文章提出了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培训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远程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传统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势,并在改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完善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Consensus is growing that teacher leadership benefits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Despite the recognition that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t is developed and how teachers experience the transition to the teacher-leader rol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ransition to and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teacher leaders. It is based on 60 interviews: 41 teachers who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a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me, 10 principals and 19 teacher-leaders’ colleagues. The findings led to a model with four central components: (1)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ty; (2)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chosen;’ (3) An internal meaning-making process; and (4) External fo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