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堂即时性讨论的实践运用,是践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理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法。开展随堂即时性讨论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知识点“顺其自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参与讨论;可以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启发学生“针锋相对”参与讨论;可以抓住社会热点,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参与讨论;可以把握学生关切点,“设身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变易理论主要是通过改变事物的某个属性去认识事物的关键特征,主要的变易范式有对比、区分、类比和融合。灵活运用不同范式可以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层次。“对比”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真实情境的动力,“区分”可以帮助学生提出真实的有意义的探究问题,“类化”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方案、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融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和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演义”具有趣味性、大众性也具有公断性,这些都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利用“演义”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演义”的通俗性和大众性,可以整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利用“演义”的主观性,即“演义”与历史的差异性.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运用“演义”时,还要加以区别.要告诉学生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演义”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张俊 《班主任》2002,(9):16
听说过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没听说过老师给学生“送礼”的吧?其实教师给学生“送礼”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给学生送的“礼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物质上的“礼物”,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礼物”。这些小小的“礼物”,可以使失去信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提问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提问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提问可以取演绎之法,展开新教材的内容;提问可以采取归纳之势,概括总结新学的知识;提问还可以收到开阔思路之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问的方式可以取问答式,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用谈话法,教师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外部来”。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其核心必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的对话,应是一种有来有往的活动。文本相对处于静态,因此需要学生采取行动“唤醒”文本。“交往”是学生应采取的最好的行动。具体来讲,学生对文本可采取“游戏的行动、实践的行动、批判的行动”等三类行动达成“交往”。“游戏的行动”可以形成学生与文本的互相占有;“实践的行动”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的互相启迪;“批判的行动”可以达成学生与文本的互相提升。学生形成对文本的交往意识和习惯,可以夯实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新明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其语文学习的终身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7.
经验并不只意味着“结果”,更意味着“行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这个主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以致经验的生成.可以创设“错”的情境,让学生生成刻骨铭心的经验;可以创设“探”的情境,让学生生成根深蒂固的经验;可以创设“变”的情境,让学生生成洞若观火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它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曹琴 《学周刊C版》2014,(11):185-185
生活是一本多彩的书,“放养”,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自觉主动去观察;“牵手”,可以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养料,丰盈知识储备;“体验”,可以让学生在酸甜苦乐中变得更感性.  相似文献   

10.
李湛荣 《双语学习》2007,(8M):31-32,34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并实践陶行知先生“核心能力论”中的“自动力”学习理论,目的是激发学生“自动”的学习潜能,支持学生“自动”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自动”的学习合作,增强学生“自动”的学习内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动力”,可以培育学生学习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反馈.将学生错误思维方式加以纠正。同时,“说”“思”“辩”的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可以“放”,也可以“框”。“放”,就是让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框”,就是让学生“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放”,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自由构思,自由行文;“框”,是让学生照搬别人的思维,别人的构思,别人的行文。从应试教育来说,“框”,也许是灵丹妙药,能迅速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成绩档次,但是从素质教育来说,“框”绝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  相似文献   

14.
借助“问题卡”可以捕捉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或单元生成的问题,解决课堂的互动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促进学生的问题化学习。课前“提问卡”是抓课堂起点问题,可以概括预估问题;课中“任务卡”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解决互动问题;课后“答疑卡”是知识的巩固深化,可以解释再生问题;单元“问题本”是知识的积累反思。可以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九册《黄河象》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学生对句中“弯弯”、“缓缓”的本义,是理解的,可是,当我提出这句话如果不用“弯弯”、“缓缓”两个词,改成“一条小河向东南流去”是否可以时,学生回答只是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不能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6.
本学期开始,我校实施“阳光特别奖券”工程。一学期每班将有5名左右学生获得这个奖券。每张奖券的“奖品”为:学生可以和校长共进一次午餐,可以当一次光荣升旗手,可以当一次“红枫叶”小广播或“昆承湖”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可以免做一天的语文、数学、英语回家作业,可以获得一本校长亲笔签名的图书,等等。奖券一次性“消费”。我想,对于获得这种“消费”的学生将会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7.
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问题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目睹“历史的真实”,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问题情境可以把形状、声音、颜色同时作用于学生感官,使之同时接受各种信息,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8.
概念的建构,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案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一个可以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评和反思的情境,促成学生内在的“观念冲突”,经历“自我否定”和“自觉优化”,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9.
袁晓光 《成才之路》2010,(25):30-31
要完成“减负”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关键。“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中的“人的问题”,是一种理解人的活动。如果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效地掌握知识,那么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教学”可以有效地做到“减负”。  相似文献   

20.
赵晶 《教学与管理》2005,(10):51-52
在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分出“回避”与“应对”两个维度.从教师的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上,我们可以分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维度.下面我们就每个维度中包含的一些类型,结合课堂情境进一步说明.“S”代表一个学生,“SS”代表全体学生,依次发言的学生为“S1”、“S2”、“S3”等类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