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2.
每一篇课文,都是孩子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方法的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最好的范文和教学工具。教师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特点,使用让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写作,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孩子的语文素养提升融于潜移默化之中。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船长》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这样的课文,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好教材。文中很多地方耐人  相似文献   

3.
当今,语文教学逐渐朝科学性和系统性发展。教师通过单篇课文的示范敦学,不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更主要的是要使课文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使它成为学生获取作文知识与方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在教学时,不宜将作文教学单独剔出来,空讲理论,到处去翻资料、找范文,而应尽可能以教材为依据,尽最大可能挖掘其中的作文“宝藏”。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把作文教学寓于教材的范文教学之中,让看似枯燥的范文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生动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教师有时花费很大精力,却收效甚微,学生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其实,如果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就会发现教材中隐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教材巧妙利用,展开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语言都非常优美。这些优美的课文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有效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写作训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拓宽作文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读写训练项目,明确作文训练目标,以课文这个最好的范文,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写的技能。九义教材十二册的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很轻松地下笔作文,将所学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具体、生动呢?教学中,我抓住本单元的读写结合点(《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找准读写结合点。本单元课文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给教师留下很大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自主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但是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设计课文教学目标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有的甚至步入误区。本文就如何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其呈现形式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8.
提到作文,人们普遍认为有"三难".即:学生难写、教师难教、家长难辅导.面对"三难"的现状,有的教师束手无策,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甚至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随其自然.这不仅使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谷,也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祥奔 《快乐阅读》2011,(12):166-167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学生学写一些小片断。教材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我们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例子,充分挖掘教材中精妙的语言切入点,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巧妙地融入课堂小练笔,使理解和运用彼此交融,读与写和谐结合,能使作文教学变得丰盈、灵动。它使孩子们的心灵在阅读中自由翱翔,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感受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写作文。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每一课,每一单元,都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思想。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语文教学与作文知识的传授分割开来,即课文归课文,作文归作文,二者之间少有关联。这就是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作文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2004.10一篇讲读课文教师讲授能否成功,教学教具选择固然重要,但分析教材,精心提炼教材更重要。因为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能否教活,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性、指导性和创造性的标尺,也是支配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阅读分析等作文  相似文献   

12.
课文,是一篇篇例文,向人们传递了"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信息。作文,则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常常是老师教得无法,学生学得无效,作文难的现象还时常困扰着师生。教师就应利用好"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见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拿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有的学生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错字繁多……这些都是作文能力低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激励求异,启迪创新,培养学生作文各方面的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一、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锤炼而成的,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例如,《故乡》一文中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细  相似文献   

14.
我任教中高年级多年,"难作文、作文难、文难作"已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在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一、下足课前功夫1.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熟悉课文的具体写法。  相似文献   

15.
刘红梅 《成才之路》2011,(15):31-31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又有蕴涵人生哲理的课文: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有的课文主要介绍珍奇动植物,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听了一节高三作文辅导课.课题为“巧借教材为作文添彩——高考作文复习课”。授课者先是阐述作文难,应试作文更难,然后导人新课,点出本课教学重点:①巧用教材,使内容丰富;②巧借教材,使语言生动。然后列举了数量众多的高考一类文材料.重点是化用课文中的句子、仿写课文中的句子的例子,让学生增强化用与仿写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课文,是一篇篇例文,向人们传递了“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信息.作文,则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常常是老师教得无法,学生学得无效,作文难的现象还时常困扰着师生.教师就应利用好“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我都注意与学生一起运用各自收集的信息,读懂课文,补充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动脑,勤于读书,有的对课文大胆质疑,有的补充材料,从而对课文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我爱三峡》是S版教材一篇写景课文。瞿塘峡在三峡之中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最为雄奇壮观,课文中只介绍了其中一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介绍瞿塘峡。这时,学生积极性颇高,连平时“羞涩”的同学也举起了难得一举的手。有同学说:“瞿…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四年级下册教材,现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组说明如下,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包括一篇古诗和三篇散文,按三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川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美,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  相似文献   

20.
片断练习又名“小作文”,它是第六册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要训练学生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离不开片断练习。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这一册作文训练序列,结合教材所选的10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片断练习。一、提供词语,组句成段这种形式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心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连句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