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随着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摄像记者“成片”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现场高质量地完成拍摄任务,而无法依靠后期的剪辑修补。“成片”意识,就是要在“一次过、不出错”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生动感和表现力,摄像记者能够做到这些,必须培养以下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关心民众疾苦,虽时常遭遇各种势力的打击,但是仍然坚持着,不放弃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引导,从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依赖,所以,记者曾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尊贵称号。但近年来,在记者队伍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角色——“新闻民工”,许多记者都在呐喊“我是弱者,因为我是记者”。也许很多人会纳闷:社会转型,文化的变迁并未改变记者所掌握的“话语权”,在日常生活中,记者的报道可以形成“舆论”,而老百姓表达观点永远只可为街头巷议,毫无疑问记者是强势群体,怎么转眼间就变成“弱者”了呢?  相似文献   

3.
解航 《新闻知识》2002,(9):17-19
战地记者(wcorrespondent)的别称是“随军记者”,它也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同样也包括义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录)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这种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西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以用图片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他是特定的社会角色。摄影记者的角色意识就是按照新闻摄影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应有的角色意识 新闻意识 摄影记者首先应想到自己扮演的是用可视形象传播新闻的角色,时刻不能忘记你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只是传播新闻信息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你应该具有文字记者所拥有的所有新闻意识,即对新闻信息具有常盛不衰的寻觅欲望,从一般人司  相似文献   

5.
探讨总编辑的“总编意识”,有必要先简略地重温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问题的若干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总编辑作为党的新闻战士和文化人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记者头子”(毛泽东语)这样一种新闻舆论部门的领导人,自然下可避免地应具有符合其角色和身份的“总编意识”。  相似文献   

6.
“摄影记者”与“记者”的关系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报道手段的记者。也就是说,“摄影记者”的角色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都是记者,他们各有不同,前者以摄影为报道手段,后者以文字为报道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摄影记者对“摄影”角色的意识很强烈,而对“记者”角色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7.
陶祎佳 《报刊之友》2014,(4):133-134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打破了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独家垄断的局面,专业记者的职业优势正在逐渐失去。本文通过从“‘公民记者’群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异军突起”、“‘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现实区别”、“‘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角色互补”三个层面的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专业记者必须在正确引导舆论中扮演权威角色、实行有效公共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全民记者时期,对摄像记者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既要熟练运用摄像技巧,也要在工作中占据积极、主动的地位,增强画面编辑与构图设计意识,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受众提供更多优秀的图片新闻作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摄像记者的职业转型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层记者是媒体采编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通讯员是记者队伍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充当着为上级媒体供稿和为当地党委、政府服务的双重角色。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往往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要么是不报,要么是迟报,即使报了,往往新闻事件本身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样,好多重大的新闻事件就和我们的媒体失之交臂。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基层记者和通讯员的价值,发挥其在上送稿件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电视台不断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1.
刘菊芬 《新闻世界》2008,(11):74-7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壮大。在电视媒体内部分工日趋精细化的今天,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出镜记者、新闻播报员、节目主持人、栏目包装等等工种越来越细化,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工作也开始明显地呈现出“各司其责”的局面。而在县级电视台情况有所不同.县级电视台因为自办节目量少,专业从业人员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12.
含“金”新闻及其产生的副作用,危及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声誉,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研究。从整体上看,我们县市报的队伍是好的,为发展和繁荣县市报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行为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袭和毒害我们队伍中的少数意志薄弱者,含“金”新闻也就应运而生。所谓含“金”新闻,系指以新闻稿件谋取金钱或物资的有偿新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记者、编辑以采写或编辑的新闻稿件为筹码,向被报道单位(个人)要钱要物、或报销单据,或装修宿舍,或赞助出书,或低价购买俏货等等。含“金”新闻尽管在我们县市报是极少数,但它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15.
岳婷婷  保战 《新闻窗》2009,(2):52-54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记者加入到新闻队伍中。青年记者思想活跃、热情高、行动快、冲劲足,为新闻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一些青年记者因缺乏工作经验而不慎误闯“职业法律雷区”,不仅自己吃了官司,也给供职的媒体增添了麻烦,特别是这种情况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当前记者所面临的“职业法律雷区”究竟在哪里?作为青年记者,如何免踏“职业法律雷区”,避免新闻侵权,做好新闻工作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青年记者新闻侵权的案例做了认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像的质量对于新闻的表现水准以及信息传达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新闻摄像根据具体情形的需要,将摄像机所选取的影像用介质加以记录,为后期制作提供素材。在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新闻摄像记者所拍摄的摄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记者角色已从新闻的报道者向同时是新闻的策划者、参与者转化.这种角色转换,给媒体和记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需要不断强化把关意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遵循新闻规律,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适度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就我们新闻队伍的整体而言,作风和文风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在新闻队伍作风和文风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七靠记者”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和文风,就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最集中体现。所谓“七靠记者”,即:靠剪贴资料、材料写稿的“剪刀记者”,靠吹捧大款得好处的“老板记者”,靠通讯员提供初稿的“挂名记者”,靠跑赞助、拉广告写稿的“还账记者”,靠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过日子的“请帖记者”,靠道听途说拼凑稿子的“马路记者”,靠文凭和报社牌子混日子的“牌子记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七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20.
张翔 《新闻前哨》2002,(12):18-19
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领域中进行,不同的领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角色。那么,记者扮演何种角色?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对记者说:“你们的责任,你们的使命,就是做最伟大的真理的向导。”可见记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种:一、精明的公关者采访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二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