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史红亮  陈凯 《资源科学》2011,33(5):814-822
基于我国钢铁产业2002年-2008年间的2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平均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产权结构,产业对外贸易程度与钢铁产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就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关系中,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集中度和产权结构,对外贸易因素对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较小;从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来看,钢铁产业平均规模和产权结构对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钢铁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创新管理前沿理论——产业创新系统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提出三项管理措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管理薄弱及产业创新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升我国钢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珏要途径是用产业创新系统思想来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发展钢铁产业的良策;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为工艺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可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创新政策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李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95-96
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着手,对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进行国内和国际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3年各项指标面板数据,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产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后续产业对原材料品质和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②随着产业转型速度的加快,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水平、生产能力集中度和政府创新资金投入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而技术引进经费投入和当前产业盈利水平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和粘滞效应;③促进资源型产业集群,培育区域集群创新网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优化配置效应及宏观调控和导向功能,是实现转型期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3年各项指标面板数据,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变态势进行动态分析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产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后续产业对原材料品质和技术含量要求不断提高,对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2)随着产业转型速度的加快,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水平、生产能力集中度和政府创新资金投入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而技术引进经费投入和当前产业盈利水平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和粘滞效应。(3)促进资源型产业集群,培育区域集群创新网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优化配置效应及宏观调控和导向功能,是实现转型期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开放条件下中国石油产业集中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根本原因。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实现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政府对石油产业的有效调控。主要针对中国石油产业在开放条件下的产业集中度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在分析影响产业集中度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国石油产业集中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效率DEA的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芝  何枫  赵晓 《软科学》2012,26(2):65-68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建立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的能源效率,衡量了企业的节能空间,同时测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效率的变迁过程。结果显示:首先,自2007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平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企业之间效率差距较大;其次,钢铁产业的节能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平均每年能源消耗仍有20%左右的可降空间;进一步,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非技术进步,这反映了整个产业能源效率差距在缩小但缺乏技术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基于技术创新价值链原理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根据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研究表明:①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5和0.23,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偏低,尤其是技术转化效率很低;②东中部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且规模报酬递减,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非是创新投入不足;③部分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规模效率低下且规模报酬递增,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制约了创新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提高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加快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提升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层次和水平,拓展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2年各项技术创新指标的面板数据,在得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布及发展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经历了“单峰→双峰→单峰”的演变过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②不同产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存在不平衡性,能源类矿产资源型产业明显高于黑色金属类、有色金属类和非金属类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③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速度加快,后续产业对原材料品质和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④矿产资源型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过程,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向高水平状态转移的收敛性;⑤低水平资源型产业需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充分利用后续产业技术进步的倒逼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是实现产业资源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永磁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在山西省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中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采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的集聚度度量方法计算山西省永磁产业集聚度,结果表明山西省永磁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后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设计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山西永磁产业竞争力在技术创新竞争力方面关联度较低;运用TOPSIS分析法对北京、山西、浙江等8个省份永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永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贴进度较低,在全国主要永磁材料生产基地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排名居后。以2次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山西省永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部门。目前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层面,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较少。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信息产业强国,首先要从技术创新机制这个根本上进行改进。研究了欧洲、美国、日本信息产业领先的国家和韩国、印度信息产业局部领域领先的国家的技术创新机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金用,产学研"联动的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动山东省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省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借助智慧芽数据库平台,采用多层视角模型,分别从宏观社会技术远景层、中观社会技术体制层和微观社会技术利基层三个层面描述山东省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山东省尽管为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整体上产业创新力不足,技术发展不稳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亟需洞悉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因素,选择适当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相关制度安排。采用二阶段关联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横向发展水平和纵向发展态势。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发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一阶段的研发与二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效率;从自身发展来看,研发的技术效率较高但缺乏规模效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不高,这是制约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若干路径及措施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层面,运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向关系并非完全线性,金融发展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都已经越过了这道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