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有在国家和社会创办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是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也为公民实现受教育权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代社会重视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受教育权正是发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在:第一,接受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人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前提的,而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又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已被《世界人权宣言》宣示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公民(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属于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应该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公民有在依照国家教育制度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就学的权利。因此,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总是和公民当时面临的具体就学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应当是指公民到教育机构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的情况或者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公民在相同的就学机会上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过程中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看,教师的侵权行为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显性侵权行为(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我国的法律中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教师教学违法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幼儿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与国家政策朱慕菊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是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一种国民教育。这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规定,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从国家建设的义务和国家发展权利两个方面来探讨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条款,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各主要成文宪法国家宪法的基础上,提出从受教育权利绝对性与相对性和受教育义务履行者双重性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该条款,会加深对该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关系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接受一定阶段一定形式的教育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将受教育权规定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①但是我国公民究竟应享有哪些受教育权呢?是不是任何公民都有接受任何阶段任何形式教育的权利呢?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如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1997,(4):32-34
《职业教育法》讲座(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本刊编辑部六、公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法》都有专门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第四十六条...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当享有的文化教育权利之一,高校学生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具备接受教育的能力时。有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权利,此种教育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重点和易发生争议的焦点,是我国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些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具有平等性、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不仅说明了劳动者依法拥有劳动权,而且也说明了只要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就必须履行其劳动义务和职责。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吉林教育》2006,(1):18-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追求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我国古代的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乃至1948年“受教育权”,被纳入联合国以世界人权宣言,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把平等教育视为理想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一、公民教育是把公民培养成为责权主体的过程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教育也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自主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责权主体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国家,公民概念有所不同。从历史上看,公民一词最早始用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沿用。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到了中世纪,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人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上帝和君主,没  相似文献   

17.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任何个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公民的  相似文献   

18.
梁桂芝  刘松枝 《成人教育》2011,31(12):30-3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不足,出现了受教育机会、条件、待遇等不平等现象,文章从制约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成因分析入手,探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保障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传统的权利相比,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由国家保障其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现实的意义,因而,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特殊要求是确保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尹力  张虹 《教育学报》2008,(3):92-96
婚育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在校大学生应该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婚育权。受教育权作为学生权利中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结婚与否不应成为其接受教育的限制条件。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学生婚育权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限制结婚”到“禁婚”,再到“禁婚、禁育”的解除三个阶段,学生婚育权和受教育权二者之间也从冲突走向融合,这既彰显了受教育权利的人权特性,也为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