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格式可标记为“N1+把-N2+V+C/N3”。本文主要从语义结构层面分析其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全文分三部分:(1)N1、N2、N3与V;(2)N2、N3、N1与C;(3)语义结构和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艺娜 《现代语文》2006,(10):57-57
兼语句这一名称是由丁声树等人合著的《现代汉语法讲话》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之前也有许多语法著作论及这一语言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王力称“递系式”(《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吕叔湘称“递谓式”(《语法学习》),吕冀平称“复杂谓语”(《汉语语法基础》),史存直称“连环句”(《论递系式和兼语式》),邢欣称“综合式句型”(《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对兼语句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所谓兼语短语是指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部分重合在一起,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一种短语。如:“请他来”,“他”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叫做兼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大都含有使令、促成的意义。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3.
“V到1”语义研究任明“到”除了在句子中单独充当谓语中心语之外,还经常紧接在其它动词之后,构成“V+到”结构。这种用法的“到”使用率很高,而且搭配也比较自由,我们把这种结构标记为“V到”。从语义上看,“V到”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到达”或“达到”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5.
从重动句看“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重动句NP1+VP+NP2+VP+C变换为“把”字句NP1+把+NP2+VP+C全到的限制,来讨论“把”字句的补语问题。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补语语义不指向主语,而指向宾语或谓语,而指向谓语时,充当补语的词语要符合“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彼”一般用作代词,其特殊用法是位于句首,表示提挈语气的语气词。“无所”为一熟语,“无”与“所”字结构组成动宾关系,若句中主语是“所+V”中的V的施事,“无所”的含义则为“没有……(的)”;若是受事,其义为“没有被……(的)”。  相似文献   

7.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1”的妙用     
在数学王国里,“1”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不过,有时候“1”却有许多妙用,对于数学中许多按常规难以求解的问题,有了“1”便会使你的思路豁然开朗,问题可迎刃而解.现举例说明.一、隐“1”现身,妙用公式例1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对于该题如果按常规的整式乘法来算,相当复杂,但如果能想到:(2+1)(22+1)(24+1)(28+1)(216+1)(232+1)=(2-1)(2+1)(22+1)(24+1)(28+1)(216+1)(232+…  相似文献   

11.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12.
兼语句中兼语动词V1是非终结性的三价动词,V1与补事VP2构成跨越句法层次的、连续的语义关系,具有“无界”倾向,这与“了”的强制性“有界”形式要求不相容,因此“V1+了”不合法。“V1+了”要求兼语NP2必须是受数量词语等修饰的“有界”概念,这使“了”具有了详细说明情状(包括其中的过程与事物)的功能,使VP1、NP2成为兼语句的语义焦点。  相似文献   

13.
兼语句,在现代汉语中称之为兼语谓语句。其特点是:谓语由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构成。也就说,谓语有两个动词,前一动词是宾语又是后一动词的主语;前后两个动词不共一个主语。在汉语语言中,这类句型(式)是常见的。本文就汉语兼语句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英译方法和规律,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 这类兼语句,可以说是汉语兼语句的重点,其前一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如“使、叫、让、教、派、催、引诱、号召、鼓励、劝、促进、动员、禁止、阻挠、要求、命令、请求、坚持……”等…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网络的配置目前中小学装备的微机网络大致有两种:1.NOVELL3.12+PWIN32:这种网络系统主要是装备微机较早的学校普遍采用的。一般装的是NOVELL3.12版(250用户),硬件设备一般是486兼容机(少数学校是奔腾),4M内存(少数学校是SM),网络系统中装有常用的辅助教学软件,如WT、练习指法的CAI、UCDOS5.0或6.0网络版、中文WINDOWS3.2等。2.WINDOWSNT4.0+文WINDOWS95(DOS):这种网络系统主要是近期装备微机的学校采用的。一般安装…  相似文献   

15.
对《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他盗之出入”的理解,陈文鸿先生不同意“‘之’的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认为“此句是倒装句,确切地说是宾语前置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式指辨》,《语文月刊》2014年第2期)。对此,我们不敢苟同。陈先生说,“由此‘盗之出入’是‘盗’(宾语)前置,还原为‘入盗’,‘进入盗窃’之意,‘之’的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入盗’,即‘进入盗窃’……‘盗窃“变故’都是名词,二者相对,语义相称”,“‘入盗’,即‘进入盗窃’……动宾结构”。陈先生的解说实在怪异。既然说“盗”是名词,是“入”的宾语,“盗之出入”即“入盗”,那么,“入盗”怎么就是“进入盗窃”之意呢?“进入盗窃”又怎么成了“动宾结构”了呢?暂且不说用译文来作结构分析的不严谨,就是文言的“入盗”和现代汉语的“进入盗窃”,它们的结构可都不是动宾结构啊,而应是连动结构。其次,陈文所说的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之”跟前置宾语必须是复指关系.陈文后面所举的那些例子莫不如此,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就是复指“句读”或“惑”的,而“他盗之出入”中的“之”能复指“他盗”吗?文言当中,“入”作“进入”解时,是不及物动词,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只做它的主语,不做宾语,如“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史记·孝文本纪》);当指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了它的宾语时,“入”则是使动用法了,这时的“入”是“纳入,使进入”的意思,如“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孙子·九地》),“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16.
“Therebe...”句式和have/has都有“有”的含义,在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现归纳如下。(一)“Therebe...”句式表示“某处或某时存在/有某人或某物”,它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其结构是“Thereis/are+主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例如:1.Thereisabirdinthetree.2.Thereisgoingtobeaheavyrainthisafternoon.注1:“Therebe...”句式其实是一种倒装句,句子的主语在“Therebe”之后。be动词用is还是用are,这取决于主语是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如果主语是可数名词单数形式或不可数名词,be动词…  相似文献   

17.
“with+宾语+非谓语动词”构成with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在句中常作状语,表示方式、原因、伴随状况等。在此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是难点,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要想正确无误地使用这一结构,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的含义和用法有充分的了解。1.with+宾语+带to的不定式在此结构中,当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尚未发生时,就使用带to的不定式。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不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没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例如:(1)Withsomanyvisitorstomeet,hellbeverybusy.…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从语义因素来看,英语“动宾结构”这一概念通常被用来概括两个组成成分(C0opnent)间具有所谓“支配关系”(g0Vemrnent)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关注语法特征主要强调两个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的形类选择特征及其语序配列(arrangement)特征。从语义角度界定“动宾结构”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两个组成成分间并非只是单纯的“支配”或“影响”关系(Jmpn1924);其次,同一种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往往可以映射(m阿叩lug)为不同的句法结构类型。但是,仅仅着眼于语法特征也不足以构成对“动宾结构”的严密界定…  相似文献   

19.
动宾组合带时量词语的句式周小兵动宾组合加时量词语,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由于将汉语某些格式泛化,留学生在使用这类格式时容易出现错误。如:(1)我等了十分钟他们。(2)他打了篮球一个小时。有的留学生误以为动词重叠的句子,即“...  相似文献   

20.
1不等式“(a—b)2≥0”直接在解题中应用 [例1]如图1所示,电阻 r1≠ r2,当 S断开时, a、 b两点间的总电阻力 R1;当 S闭合时,a、b两点间的总电阻力R2.则有: (A)R1>R2. (B)R1<R2. (C)R1=R2.(D)无法确定. 解:当S断开时,r1与r2先串联后再相互并联,R1当 S闭合时,r1与r2先并联后再串联, R2=作 R1、R2的差:故有R1>R2,答案为A.2不等式“(a—b)2≥0”经变形为a2+b2≥2ab后再加以应用 [例2]如图2所示,一根长4m的木杆,下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