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投集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型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发展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获取多维增长动力,持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1搭建平台确立科技创新工作主体2013年底,能投集团组建云南能投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搭建能源产业研发平台,高效获取并整合集团内外部产业资源,提升能投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林惠虾 《科技广场》2011,(8):105-108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产业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漳州市从战略定位、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各方面都具备了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但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能源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漳州市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分析,提出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能源结构等促进漳州市低碳产业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专利创造反映了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通过专利创造数量、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和创新资源综合分析,可以获得专利数量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关系,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对县域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县域产业结构和创新资源分布,形成了基于专利创造的县域创新能力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指数,从中可以发现县域经济发展中专利创造和运用对于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于陕西省能源结构优化以及能源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能源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陕西省能源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从政策层面分析了节能减排企业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鼓励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力度等问题,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完善能源结构优化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等,提出了缓解当前陕西省能源结构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艳  朱雅丽 《资源科学》2012,34(1):50-57
能源开发利用的变迁过程中,常规化石能源面临资源储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制度变迁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技术锁定、制度竞争、资源赋存、制度安排、主导价值目标等原理来讨论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其原因是技术锁定使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价格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空间的矛盾,导致短期内还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安排短期难以建立和完善;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还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基石,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保障。文章分析俄乌冲突、美国能源统治和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刚性需求等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以及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总结其对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要求;立足我国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建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综合能源保障体系,发展多渠道能源开发和能源储备,制定支撑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建立现代能源与矿业治理体系平台及拓扑图和构成:5G能源专网、能源与矿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处理平台、区块链能源与矿业产业协作监管平台、省级和国家级监管中心,推进建立能源产业全方位安全观与现代能源矿业治理体系,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煤炭、电力是能源产业的两大基础行业,但长期以来,煤电之争困扰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从能源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之争"的原因,从资源优化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联营的众多优势,从稳定煤电价格、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方面说明煤电联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措施,对国民经济和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煤炭、电力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首先探讨了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产业创新样本的意义,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资源获取活动的重要性;接着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过程中资源的获取途径进行了简单归纳;然后以耒阳新材料产业为例,描述了该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组织资源获取的角度,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提出了如下思路:科学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优化产业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甄选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和融资方式、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推进新材料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内龙头和配套企业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及集群发展、推进产业研发体系及技术标准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吕涛  聂锐  刘玥 《资源科学》2010,32(7):1236-1244
产业联动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以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产业联动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产业联动的概念,按照耦合、互动、共赢的逻辑框架,分析了产业联动的形成机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产业关联分析,确定了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耦合结构,分析了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区域内和区域间联动发展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能源开发中区域内产业联动的潜力较大,与东部、南部沿海等主要能源输入区的区域间联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了推进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产业联动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存在着区域科技资源丰裕、但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但地方经济发展相当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组织形式和体系完备、但运行效率低下的非均衡二元结构缺陷.陕西要在切实克服认识误区,提高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效益的同时,以建设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全面提高科技资源的可利用效率,并依托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工业技术研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视,我国的生物质能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本文着重对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生物质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产业投资以及生物质能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价值流运动方向为切入点,围绕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中产业支点、触点、堵点、断点和盲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厘清企业主体设计创新能力成长的利益驱动、在地文脉挖掘、产业链组织共生机制,构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同时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目标,分析影响该产业价值流畅通的关联主体或资源要素,建立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决策模型,进而提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方法,促进优化五金刀剪产品的设计方法,为整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案例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5.
高纯多晶硅作为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已日渐枯竭并且造成环境的极大污染,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才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给高纯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硅仍将是电子和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秉承“推广光伏产业、发展绿色能源”的时代责任感,利用青海省丰富的水电和光照资源,扎根西部,贴近市场,为太阳能光伏应用的持续扩展而不断辛勤耕耘着。主营的多晶硅项目被列入青海省“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以来,公司重点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两样核心竞争力指标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能源与资源都十分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储量十分富集,对有效的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集群,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必须要努力做好对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以帮助西部地区建设起健全的能源产业发展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好西部地区的优势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产业生态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致使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目前,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已经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严重短缺,以致许多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环境和资源的短缺就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产业发展一般动力因素进行总体勾勒的基础上,剖析新时期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源、环境、劳动等突出问题,从理论和国际经验出发,探究科技创新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劳动友好型”产业发展的机理,并着眼于科技创新在提升我国产业可持续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区域布局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琨  肖洪安  吴进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220-226
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生物质能可供给潜力入手,依托产业布局理论构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区间划分不同发展类型.结果 表明:2014-201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物质能供给量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综合得分和排名比较稳定,其中郑州市在能源消费、科技创新能力、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上优势明显,郑州市、洛阳市可作为省内生物质能产业增长极点,其他各市则以增长轴或网络状增长模式发展.最后,提出持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和强化清洁能源政策制定及实施力度、根据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得分进行分类支持等促进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艳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217-221
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通过市场实现优势资源转化,并以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及能耗下降15%左右作为最终目标。但是,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方式各不相同,要实现经济增速和能耗降低的双重目标并不容易。选取我国西北的宁夏与西南的广西进行能源消费足迹驱动因素对比分析,寻求基于资源禀赋的西部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