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事日暮>中"争渡"的"争",词义多有分歧,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解释也游移不定,李词中的"争"的确切词义是"抢时间、赶快",而这一词义<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未作为一个义项明确列出.<汉语大词典>虽然将其列为一个义项,但书证年代嫌晚.  相似文献   

2.
系争措施的确定决定着专家组职权范围的确定,是专家组程序进入卖体审理之前需要解决的先决问题.成为系争措施需满足以下条件:须为政府采取或参与的措施,须在设立专家组请求书中指明.系争措施不应根据起诉方所主张的该措施所违反的具体WTO义务来确定.设立专家组请求书中使用的"包括但不限于"一词,不能把请求书中没有明确列出的措施纳入专家组职权范围.系争措施原则上为专家组成立时存在的措施,但也有例外.要区分设立专家组请求书中支持起诉方诉求的论据与系争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晓 《高中生》2008,(5):30-30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其实,有时争执也会带来意外的收获。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是否始终有一蹄着地"发生了争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我们备课组在"磨"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因为对"争渡"一词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出现了大家争持不下的场景,那架势,怎一个"辩"字了得。争持过后,大家对这课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上起课来也都更得心应手。《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在集体备这课时,有老师觉得词人及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因酒醉而"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们因慌张所以"争渡,争  相似文献   

5.
正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侧重于字理识字的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狼和小羊》一文中"争辩""温和"两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其中"争""温"是本课的生字。对此,笔者巧用"分解—组合"的字理识字基本策略,让字词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趣。【片段一:争辩】师:同学们看图,相片上这两个小朋友的手正在做什么?(出示图片略)生:争玩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词)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或词)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相似文献   

7.
当今汉语中使用的"一X通"有两种情况:词组"一X通"和三音词"一X通".本文主要分析三音词"一X通"的构成、功能和使用情况.该类词是一个名词,句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和谓语,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修饰.该类词使用时总有一定的预设域.其出现是成系列的,已经用于信息、金融,新闻、教育,医疗、家装等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每个词都有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死"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形式有异,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相同的.讨论"死"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广用和禁用,有助于从语言学角度了解两个民族在文化和思维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黄金责先生<"面缚"考>一文,从文献资料、词义训诂和礼俗制度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左传>等文献中.面缚"一词的含义是"系颈".文章中也解释了与"面缚"关系十分密切的"衔璧"一词,认为"衔璧"是"饭含"的意思.但是,这一解释是不正确的, "衔璧"不是"饭含",而是投降者"持争其祭器",也就是把礼天的"璧"作为进献给受降者的"贽"礼.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末两句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历代注家都是这样理解,各种资料中也都是这样注释的。前些时候,有一家语文列物撰文,说“争渡”应为“怎渡”,很有新意。因无显据不敢盲从”,依旧从众解释过去了。近月拜读了武汉大学刘永济先生选释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古籍出版社79  相似文献   

11.
1.绪论 "时时"和"不时"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两个频率副词.由于"时时"和"不时"两个词的词义基本相同,当留学生先后学习了这两个词之后,就会对如何正确运用它们感到困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词进行辨析. 有关这两个词的解释在几部主要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12.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13.
田秋香 《成才之路》2022,(4):122-124
"一词多义"是语言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意聚合的情景,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征,在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汇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中的多义词对学生学好英语大有裨益,教师应重视"一词多义"的教学.文章从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入手,对英语...  相似文献   

14.
拼缀词是将两个词拼合构成的新词.在现代英语中,拼缀词日趋增多,在新闻和科技文章中十分流行.拼缀词经济简洁、准确精当、新颖幽默,满足了新时期人们趋新尚异的猎奇心理,具有其他词语形式不可替代的表达优抛争使用价值.文章结合英语拼缀词的主要构成方式,从五个方面初步探究其使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a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ao和xia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ao,不再读xiao。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误"潟"为"泻"是媒体的一个习惯性错误。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涉及资产运用的场合,"保值"和"增值"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其中,对于"保值"一词的理解没什么问题,它是指在运用资产的过程中,注意保全资产的原有价值,不使其有损失.它源于企业运营和财务核算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不蚀本.但在"增值"一词的使用中却不乏语义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7.
雏鹰争章集少先队教育、激励、评价于一体,是少先队的一项特色活动. 雏鹰行动是中国少先队跨世纪的工作重点.两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在推进"雏鹰争章"的过程中,各学校少先队组织充分挖掘雏鹰争章活动所蕴含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深入改革雏鹰争章的内容与形式,赋予活动更多内涵,注重活动的过程评价,同时与"新基础教育"倡导的多元评价、规范评价、动态评价有机结合,构建具有钟楼特色的学生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词主抒情,分两大流派:一日豪放;一日婉约.而各家词作又千姿百态.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是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后期是缠绵凄苦,更多低沉的伤感.这些词在艺术上很有成就,长于白描,多用铺叙,重音律,出奇字,情致双而故实,别为一家.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溜须拍马"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对他人阿谀逢迎,不切实际甚至虚妄地夸大、"赞扬",以博取对方好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其实,这个词原是由意思相同的两个词构成——"溜须"与"拍马". "溜须"一词原于宋朝名相寇准.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颗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相.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