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期望暗示给学生,学生则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努力,以此作为回报。"由于学生愿意按教师的期望行动,因此,教师的期望容易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如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英 《中学教育》2008,(3):62-64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是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本文介绍了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研究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该效应,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该效应等相关内容,以期对当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曹建军 《班主任》2005,(4):45-45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坤明 《考试周刊》2011,(10):152-153
罗森塔尔效应给历史教师的启示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良好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予学生关心和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或行为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对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应该静心思考: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对孩子的赏识、激励抑或批评、惩罚究竟在孩子身上会产生多大地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革马力翁效应,或称暗含期待效应.罗森塔尔实验见于1986年他同雅各布森发表的一份著名的实验研究报告<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项研究的主旨在于纠正教师的偏见,证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期望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我们熟知"皮格马利翁效应",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相关的研究还表明,教师受不同期望的引导,直接影响其自身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的性质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在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复杂的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最有发展前途者”的权威性谎言暗示,使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学生,使学生更接近了教师的目标。拜读贵刊2000年第九期刊载的《罗森塔尔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十分欣赏李文峰、张海云两位老师的理念和实践。的确,教师自觉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正向影响。然而,所历所见所闻,令我掩卷思难停,我以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运用好罗森塔尔(又叫皮格玛利翁)效应外,还得注意三个效应。一、霍松效应霍松效应是192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起的"霍松研究"的结果: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如果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教学中的奇迹。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否成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即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期望效应作了系统研究,于1968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里,许多教师对期望效应曾作过多次实验论证,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的.如学生得到教师的热切期望,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智力发展;反之,如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就有可能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同理,社会、家庭及本人的期望也有这种作用.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是只要期望值越高,积极效应就会越大.因此,我们应正确处理“期望”与“效应”的关系,防止“期望效应”中的“高山反应”,即期望值大高,反而引起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根据对学生的直觉感受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由教师的期望而产生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是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虽然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期望效应的可能性的讨论。但是,期望效应成为教育上的一个课题,还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情。引起对于这个问题的兴趣的,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教室情境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