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是一个教师以专注和动机移位来对学生施以关心,并收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等特征,因而该师生关系的建构,需重视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关心,并要采用多元方式,维系师生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是一个教师以专注和动机移位来对学生施以关心,并收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等特征,因而该师生关系的建构,需重视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关心,并要采用多元方式,维系师生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学会关心”不仅是一种教育哲学观,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普遍重视。“学会关心”的内容极其广泛,依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建立的关怀关系划分为三大类型多个领域。让学生学会关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认知策略和实践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彼此专注、尊重与理解的关系;保证关心关系的连续性;创设恰当的情景。实践策略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相似文献   

4.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是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当前师生交往中关心严重缺失,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读,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反馈不积极.因此,应该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建构关心型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5.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当一个教师埋怨他的学生难教时,其实是他的方法太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除了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以外,给学生及时的表扬,恰当的批评,公正客观地处理每一件事情,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7.
帮助学生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需要具有关怀的能力,然而教师的关怀方式中存在着自我牺牲式、J顷从式、学会关心式的关怀等三种不够恰当的关怀方式,它们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有价值层面正义的缺失、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教师关怀素养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教师的关怀方式而言,将正义与关怀相互融合,是其出路。  相似文献   

8.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9.
尼尔·诺丁斯是"关心伦理"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伦理"是基于"关系"、"能力"的理论,主张学校要以关心学生为首要任务,用"关心伦理"指导学校道德教育。从诺丁斯"关心伦理"的视角,教师要把关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识到关心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关心素养,展现人格魅力,然后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让学生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知识、关心物质世界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关心"品质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关心"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明为忽视"他者"需求的关心、"唯他"指向的关心、"唯分数"指向的关心。"他者"伦理维度的缺失是教师对"关心"理解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围绕教师关心品质中"他者意识"、"他者责任"、"互动共在"等核心要素,应关注基于反思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基于关系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课外阅读》2011,(12):95-95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刘西亚 《文教资料》2009,(25):137-138
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立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尊重、信任学生;教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14.
摘要:关心是社会的诉求,更是学校的诉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应是对生命整体生存状态的审视、忧虑和行动。其策略包括: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重构自身知识体系;建构关心教学必备的知识;转变学生的存在观,动态地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筱珏 《考试周刊》2011,(51):224-225
合格的教师就应是合格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班主任都不应该放弃任何学生,要用恰当的工作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生要真诚相待,关心爱护,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关心学生,这是实现“学会关心”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论述“学会关心”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会关心学生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无法流畅地与正常人交流,从而产生心理自卑、缺乏自信心,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关注与爱护。所以我们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我们只有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关心冷漠,主要表现为对自我发展的冷漠、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及道德冷漠、参与冷漠。大学生关心冷漠的形成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教育体制三方面的影响。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一种能够让"动机移置"进行双向反馈的渠道,为此,教师要提高关心能力,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将关心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创建一个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学生一体的关心环境。  相似文献   

19.
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关心学生,这是实现"学会关心"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论述"学会关心"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会关心学生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主动关心的品质和回应关心的品质。关心的本质处在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中,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培养起了人的关心品质。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奠基性的教育工作。在“我—我”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中培养起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然和社会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