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克隆羊“多莉”来到这世界后,克隆鼠、克隆猴、克隆牛、克隆猫……接踵而至。但是人们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赞叹,很快受到这样的打击:既然能克隆羊,为什么就不可能克隆出人来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蔺相如与廉颇身上,对这两个人物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评价。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人物也应予以重视,他,就是宦者令缪贤。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第一,是缪贤的荐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三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就“完璧归赵”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别概括为“秦王以城易璧,赵王一筹莫展”,“缪贤举荐人才,相如奉璧…  相似文献   

3.
读了《扁鹊见蔡恒公》一文。人们总是喜欢嘲笑“讳疾忌医”的蔡恒公。把他当作“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异议”的反面典型。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对这则故事细加咀嚼。或许会有这样的感受:酿成蔡恒公悲剧的原因。除了他自身的主观因素外,作为神医的扁鹊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教学故事,说以前的名教授、名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外话”,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这种优良的传统,现在很少有人提倡,也乏人继承了.”的确,当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之中的初中数学课堂,确实很少能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为此,我追踪自己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故事,谈一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外话”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 2002年1月18日,在山东省曹县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中国造”克隆牛“委委”在众人的期盼中出世,可没过几小时却因早产和先天发育不良而夭折.正在科研人员对“委委”之死查找原因时,另一头克隆牛“科科”又来到了人间.“科科”体重60千克,和原型加拿大肉牛盖普威一模一样.在随后的几天中又有几头克隆牛诞生.这是我国首次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繁殖成活的体  相似文献   

6.
《琥珀》(小语第十二册)一文的第一小节是这样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教学参考》(人教版P108—109)中关于这一自然段分析是这样的:“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琥珀形成的时间。”“这是讲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些分析显然是说琥珀形成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同时的,都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是琥珀形成的故事了。这无疑是把“琥珀”与  相似文献   

7.
我和“拉登”的故事 “拉登”.这是恐怖分子的代名词。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也碰到了这样一个“拉登”。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在禅房里讲经,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是佛法无边,而是老和尚巧妙设色的结果。这里的“色”,就是行文要有文采。那么,怎样才能“有文采”呢?笔者认为,讲故事,引名言,写诗句,都是话题作文巧妙增“色”的方法。一、讲故事,引人入胜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  相似文献   

9.
死对头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死对头”:喜欢指出你的缺点、毛病,喜欢说你这不好、那不对。怎样去对待这些指责呢?下面这篇故事我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智正 《成长》2007,(1):93-94
吉时,在日本有一本书,这本书讲了一千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吉时,……”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今昔物语》。“古时”是个非常好的词语,虽然从口语上来讲,说为“吉时候”可能会更好。“吉时候……”很多神话、民间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夏天黄昏的某个竹影院落里,一个老成了奶奶的女人,她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头的,但她说“从前,……”  相似文献   

11.
当别人问你“How are you”时;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Fine”,即便在你感觉不爽时,也会这样回答。当人们想要挂电话时通常会说“Ihavetogonow”或“Someoneisatthedoor”或“Somethingisburningonthestove”,即便那并不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性。可见,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这也充分说明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故事法 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较抽象的“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水有没有变多了?水位为什么会慢慢升高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提起孔繁刚老师,很多同仁总有话想说,也总有话题被引出,或许因为他太有名了,是声望闻于遐迩的历史特级教师,是当之无愧的著名历史教育实践家。不过,人们汲汲乎孔繁刚老师的恐怕绝对不啻这些,可能更多地是隐藏在他的这些声名背后的故事——孔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和教育故事吧。这故事谁都可以说,不过最好也听听故事的主人孔老师自己怎么说。这篇《“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就是孔老师应本刊约请而叙写的这样一些故事。但愿我们从中能“听”出更多话题,以便做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中有一名篇《将相和》,讲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大夫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之间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指的是传说中的那块美玉——和氏璧。很多同学在书写这一词语时,常常会把“璧”字错写成“壁”。这也难怪,谁叫这两个字长得这样像呢,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不过,如果你弄明白了它们各自的意思,就不会再弄错了哦。  相似文献   

15.
世界真奇妙。一个小小的细胞经高科技处理后就会生成一个和母体几乎同样的生物体,这就是所谓的“克隆”。前些时候,“克隆”被新闻媒介炒得沸沸扬扬,“克隆牛”“克隆羊”,似乎大有世上万物无所不克之势。难怪有人担心,万一不小心“克”出个希特勒来如何是好? 历史不可逆转,即使希特勒再世也不可怕。但令我担忧的是:可能是受“克隆热”的影响,一些同学居然把这一生物界的创  相似文献   

16.
谈到儿童说谎,人们一下子联想到“狼来了”的故事。作为对儿童进行诚实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个故事通过“说谎会被狼吃掉”的事实,使儿童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危害及严重后果。“狼来了”这一谎话的后果有着丰富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强调说谎容易在道德上导致儿童违法犯罪,其实,说谎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为:一个人只有躯体健  相似文献   

17.
桃花夫人     
正如人们表达生活和生活的意义主要借助于讲故事方式,历史故事的作用亦然。历史故事是基于史实把历史上的人和事置于合适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理解、诠释和叙述的一种历史表达方式,它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历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更好地理解蕴含在其中的历史意义亦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重要的是它由此对文化的凝聚也会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建 《师道》2012,(3):28-29
拼“爹”还是拼搏?这样的讨论、这样的纠结也发生在我们学生的身上。中学时代是人生求学成长的重要分水岭,错过了中学时代,也许就会错过人生的方向。这里,我记下我上一届两位学生的故事,也许能给这方面的思考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艾宁 《新读写》2020,(2):47-48
谈起我母亲那一脉的家族故事,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看一部近代小说:那种通俗的、普遍的.仿佛还有些戏剧化的家族故事。其实说实话,这个家族故事并不复杂,也没有多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也不过到我外公的父亲那一代。只因为它恰恰发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一借鉴“乱世就是舞台”这句话,再平常的故事到了“乱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都能成为一段传奇,那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族故事在我眼里成了传奇小说也就不奇怪了。那就让我从头讲起吧。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尴尬的情形:在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刚揭示活动内容,有的孩子就会说“这首儿歌我已经学过了”“这个故事我也会讲”;或在借班进行教研活动时,借班教师忽然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原班老师已经上过了。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巧妙地处理这种情形?偶遇的两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