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伟 《教育科学》2006,22(6):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道路,要通过如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主体性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的;第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改善主体结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从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出发,分析了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提出了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下教师角色的重塑:与学生在互为主体中平等对话,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中相互欣赏,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中共同发展。这应该成为当代教师在师生关系上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方正泉 《江苏高教》2014,(2):145-146
主体性教育理论对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依据实践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性;其次,作为保障倡导者和扶持者角色的教师要确立教师主体性;第三,在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交互式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协同交互,以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用“双主体转换论”来阐释教学,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但这并没有科学地阐释出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教育视阈中有关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道路,要通过如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主体性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的;第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改善主体结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政策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对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变迁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革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论文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按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三个阶段,着重对政策制定过程进行论述。主要包括: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形成(第二章)。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联邦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人才会有独立个性、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隐性知识。在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内在包含着创业教育,承担着创业教育的基础功能。面向创业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思政教材中的创业教育内容;第二,突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抓住关键:提升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第四,明确核心: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显现出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特性等特点。大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大学生居于主体位置,承担主体职责,发挥主导作用。新兴本科院校在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在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中、在坚持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中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努力尝试着"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也许在课堂上很安静,发言不踊跃,课堂讨论时几乎不参与,但这些都不能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高中生来说,思维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主体性。只有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才能实现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真正掌握。一、思维主体性缺失的隐性表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许多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思维主体性缺失(暂称"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现以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教学片断为例,探讨隐性思维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学习——内在的财富》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是他们利用三年的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咨询和分析的成果。它强调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而终身学习将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一把钥匙。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学习的阶段及沟通这些阶段的桥梁,使教育制度更加多样化,进而使每种教育制度的价值都得到提升。报告还强调了教师的关键作用和改善其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的必要性。这本书出版后,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在文章中引用该书的内容,其中很多是二手三手材料。尤其对于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引用颇多,而且有些引用出现错误.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该书有更准确的了解,本刊从本期开始,摘要刊登《学习——内在的财富》中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全书内容为:一、序言教育:必要的乌托邦二、第一部分前景(第l章从基层社区到世界性社会;第2章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第3章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 三、第二部分原则(第4章教育的四个支柱;第5章终身学习) 四、第三部分方向(第6章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第7章教师:探索新的作用;第8章教育的选择:政治因素的作用;第9章国际合作:地球村的教育问题;) 五、结束语六、附录。本刊拟摘登第二部分第4章教育的四个支柱(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5.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问题的出现是主体性问题探究深化的必然结果。现今世界是交流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际中展现出来的主体间性,事实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和学生两种主体的交往过程,所以主体间性原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鉴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困境与主体性教育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时代感、能担当的社会主体",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长效性建设的重要支点,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谦 《成人教育》2004,(11):31-32
主体间性教育认为教育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教育并非是主体性教育的对立或 超越,而是补充。主体间性教育并不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自主性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