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在获取信息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之一。本课通过引入《象棋与麦粒》的故事,阐述了用编程实现信息加工的主要过程。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学习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信息的编程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前置性评价发现,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接触程序设计较少,加之该部分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以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其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该节课的核心意义不在于让学生完全掌握编程,而应该是让他们在用编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编程加工获得体验,并了解其内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节共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本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节用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本节  相似文献   

5.
包亮 《教师》2014,(4):117-117
正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该章节主要是描述一个编写程序的"过程",通过实例编程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过程(方法)。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编程能力不做过高要求,学生只需了解某一段程序的执行过程,并能够根据问题需要制  相似文献   

6.
何娟 《中小学电教》2014,(7):133-133
通过《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理解算法的概念以及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感受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克服对编程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对前一部分教学内容《信息加工概述》的承接,主要描述一个编程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节。这一节包括感受视听作品、各种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和完成视听作品,共需4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对视频信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视频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9.
金伟芳 《考试周刊》2014,(78):106-107
<正>一、教材地位及作用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沿着信息素养的主线分章节介绍。本节是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的信息加工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教材有关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的第二节内容,它是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节课的核心在于两个"一":第一个"一"是一种工具(图表)。即教师应该通过课堂的学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是教科版高一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音频数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采集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对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高二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假定学生的基础为非零起点,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零起点,所以需要兼顾Excel操作和使用Excel进行数据加工的教学。本节课内容与数学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专  相似文献   

13.
斯桃 《考试周刊》2012,(12):115-115
《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本文以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教材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的第一节。课程标准对于本节的定位在体会、体验与了解。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高级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车削加工》课程是将以往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与《数控车工工艺与编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我们在《车削加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型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中应用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控编程与加工》在数控技术中是一门非常重要,而且相对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数控编程与加工》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数控编程与加工》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中职学生,将这门课的课程变得多元化、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成为现在改革所要实施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高专类院校,尤其是工程类院校针对数控技术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详细论述了《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配套教学条件的设置以及特色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的第一、二节教学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管理的范畴。根据新课程标准,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对其教学设计简介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信息技术基础"第三节的内容,笔者所设计的课为"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多媒体信息中音频和视频的加工与处理过程.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体现了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具备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