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人具有双重存在,即自然存在和精神存在。自然存在是生命的实体性存在,精神存在则是人的意义性存在。教育是关照人的生命和精神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这种关照即“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裴斯泰洛齐)。而当下教育对人的关照却失去了“全面和谐”的本然要求,演变成重“知识化生存”轻“意义化生存”的不良倾向,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互动中进行的,是促使个体健康成长及实现个体生命意义的教育活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成为生命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该类素材教学资源化是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文章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挖掘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四个生命教育素材,通过知识化学习、可视化学习、体验式学习三个策略将素材融入生命教育,并探讨其融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为生命教育注入新资源。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起点在于对学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读。绿色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生生命兼具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重属性。学生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了教育对人生命关怀的三个维度,即:基于学生生命的个体性、当下性与超越性,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又要关照学生的社会生命,更要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三个维度的融合共生是理想教育的本真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正确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6.
任何教育其本质意义都是对生命的关怀,即关照人的生命的幸福快乐和人格完善,关照人的生命的自由与和谐发展。其目标是要把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人真正成为"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对人的生命关照的思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任何对学校教育的完整关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这两种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全人生命教育作为"人的整全生命的自我生成的教育,是个体生命全方位全层次地自我呈现和自我实现的教育",通过个体生命在"身、心、灵"三个层面的统整,指向人整全生命的美好。这与"立德树人"的基本精神契合不悖,或者说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施,需要全人生命教育的关照。  相似文献   

8.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9.
<正>"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人文科学课程,它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其目的是要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学生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核心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是一种以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知识教学作为一种指向学科知识传授的实践活动,既是促进学习者自我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阶段的一种知识化生存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生存意义。在现代性知识教学中,知识教学被异化为价值无涉、缺乏生命活力的表征符号,学生也随之被异化为认识性存在。知识教学要实现从知识符号转向知识意义,体现知识学与教的生活意义,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关照,就必须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准确定位知识教学目标,倡导理解性的知识获得方式,从生活教学中发现知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管理主义的学校经营,应试主义的教育,竞争主义的学习环境,把教学和教育当成规范,当成约束,当成管理,使教师身心疲惫和儿童厌学,忽略了灵魂的高贵与自由生长的价值。对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教育失败的案例,我不免要问,学校教育中"人"在哪里?"我"在哪里?如何让"人之为人,我之为我"呢?这些,都是需要从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的。对  相似文献   

13.
在三生教育观照下,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过分偏重社会需求,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生命教育几近缺失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纠正,从而建立目光长远的以人为本,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前提,以丰富的生活教育为保障,以良好的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民自觉、主动地为生命而学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环境的和谐存在。  相似文献   

15.
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教育必须摆脱工具性、功利性的异化现象,摆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的融合,使教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生"的一种方式。"人之生存"语境下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个体的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多年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需要回归真实,真实的教育是面向人的,依托真实情境的,旨在培养人的美好品德,唤醒人精神的力量。真实的教育教人怎样在真实情境中生存,引导人学会如何在现实情境中生活时向善。因此,真实性学习成为教育面向人、关注生活的现实选择。真实性学习视域下,人是在真实情境中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其以具身实践彰显自身的能动性与实践性,凸显人独有的精神力量,发现自身的个体性、关系性与精神性。真实性学习面向的人既是可感可知的实体,也是在能动实践中自证价值与意义的精神主体,“存在”内蕴三个维度:实然存在、实践存在和精神存在。为了在教育中真正实现关注生活、关照人的多样存在,在现实的真实性学习样态中应以真实情境尊重人存在的实然性,以具身行动面向人存在的实践性,以群体交互恢复人存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影响着师生互动和教与学的效果。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目标定位、应试化的培养模式、单向化的师生关系、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偏离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现代教学中,应建立崭新、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追求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质锤炼、潜质开发基础上的更高境界的话语沟通、情感交融和心灵升华,实现师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相遇"。师生"精神相遇"具有平等性、尊重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探寻教学中的师生"精神相遇",需从更新学生观和生命观、革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拓展课堂开放性和活动性等方面切入和着力。  相似文献   

18.
人是以生物性的生命生存方式和灵性的意义生存方式而存在的.长久以来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以及人的意义生存完全被忽略了.教育应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生存能力的展露和发展,最终实现人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生存.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指向人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追求完整的生活、完整的人生。而落实综合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综合素养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青岛东川路小学依托校园里两棵百年加拿大杨树开启了"绿蕴教育"的构建。"绿蕴教育"中的"绿"有"成就绿色成长"之意,"绿色成长"即育人目标"尊生命、扬个性、铸和谐"。"蕴"则是与润物无声的自然契合,是学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用知识和职业技能锻造人才,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还应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和难题."三生教育"提出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健康人格的教育.文章从"三生教育"的理论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三生教育",激发学生的主题认知和行为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实现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谐与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