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中华民族是个重视德育的民族,关于"德"的作用,我们的祖先有着形象而深刻的论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句。《大学》中曰"德者本也"。《礼记》中有"德者,得也"之说。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明朝洪应明编的《菜根谭》中写道:"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德"的解释为"升也"。现代著名德育专家朱晓蔓教授说:"德育并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规范约束,而且是对个体生活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率也。"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而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德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等。本文对德育的概念进行陈述并对小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做出分析,同时对小学英语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操作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点,要求完成的教育任务各不相同,但二者也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有这样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成才需先成人,德育对人才的培养起了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当前的教育,我们不难看到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如何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如何让德育富有特色及生动有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钦州市德育的新鲜经验和探索,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5.
正《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的注解是:"言治骨角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意求其精也。""切、磋、琢、磨"放在今天,就要求我们的道德教育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我们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秉承这一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不断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的深刻理解,守望德育的内涵实质,以"责任"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工作重  相似文献   

6.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7.
11 关于"德目主义"H兄: 久违了。忽接来函,喜出望外……你看了我的《"德目主义"平议》一文后,提出质疑。主要是:关于"德目"的含义,我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德育"词目中的解释:"明示德育之目的者,为德目。"你的看法是:如果把"德目"解为"德育目的(实为目标)的表述",那么,"德目主义"何错之有! 谢谢你,提醒了我。如你所说,如果把"德目"解为"德育目标"的罗列,"德目主义"确实不成为问题。正如泰勒的课程理论以课程目标为核心,通称课程的"目标模式"。称其为"课程目标主义"、"课目主义"亦未尝不可。他的这种课程理论,不失为一说,且影响甚大。看来对"德  相似文献   

8.
德,人之基也     
白金 《天津教育》2005,(7):10-11
一《左传》有言:“德,国之基也!”我思之,国之细胞为人,故悟得“:德,人之基也!”人不以德为基,何以谈国?欧阳修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既然人为国之细胞,四维张之与否,关键在人。人之礼、义、廉、耻为上,亦即德为上。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行,以树人为重;树人当先树德,此为大规律。欲践此规律,教育之责任特为重要。无德育,何谈树人;人不树,何以谈行,百行又何以德为首!有教育家阐释:德育之始,在襁褓;而真正起步,则自校园。襁褓爱抚引示,令子初悟;校园苦心训导,育其成器。随之,社会规范磨砺,贯之终生。一个…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令人诟病,主要原因是缺乏耻德教育。耻德在《论语》中有经典的论述,涵盖了无德之耻、无才之耻和无羞之耻。高校中开展耻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大学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在治学中开拓创新,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大学生播洒廉洁自律的"种子",奠定"三清"社会基础。高校开展耻德教育涵养大学生羞耻心的对策:一是教育大学生深入领会耻德内涵,涵养他们的羞耻心;二是教育大学生深刻把握荣与辱的价值判断标准,涵养他们的羞耻心;三是全力营造知耻文化氛围,涵养大学生的羞耻心;四是创设耻感体验环境,涵养大学生的耻德情感。  相似文献   

10.
学厨德为先     
【设计思路】明末教育家张履祥有言:"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意思是说道德是事业的根本,事业是道德的显现。所以,优秀的厨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厨德。只有培养好的厨德,才能使厨师走向成功,才能在行业内有所建树。本堂课旨在让学生正确理解厨德的含义,充  相似文献   

11.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大学生德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古人云:"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大学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人。因此,大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坚持立德为魂、树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陆品玉 《考试周刊》2013,(57):104-104
<正>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进行德育渗透,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3.
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大计。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能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即使培养的学生学富五车,而思想不端正、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回报感恩社会之心,也终将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由此可见,立校之根本应以德为先。说到以德为先,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而应是全校上下齐动员,自觉修德、崇德、践德,从而真正落实"以德治校、以德立教、以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4.
<正>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曾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啊!清代大儒顾炎武先生提出了"行己有耻"的思想,和孟子"四端"学说中的"羞恶之心"不谋而合,都是指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亭林先生认为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循的一条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什么样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培养人,是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就系统地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夫知识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此耳."道德亦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已此耳."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言也."他在杨昌济老师的影响下十分重视通过德育以改造伦理思想,变化民质的目的.他说:"夫思想主义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在尔后的教育实践中,毛泽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坚持以德育为主导,以智育为基础,以体育为保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平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我们为人处事之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感受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当前,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德育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二是在德育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较重;三是学校德育较注重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5):17-18
<正>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吹响了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新号角,强调指出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这是对学校德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也是繁重的。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外,班主任还承担着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纪律、德育、卫生和处理突发事件等。班主任怎样做好这些工作呢?一、抓好班集体德育工作(一)与时俱进,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相似文献   

20.
《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说,上天给予人性,顺应人性的规律就是道,能按照这样做好就是教育。人生的根本是德,正像《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立德树人应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沈阳市浑南区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开启了一条"尊规律、顺天性、启智慧,打造中国好学校"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