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要搞真科研     
什么叫"教育科研"?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我还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常常教育学生"上课要听讲":眼睛注意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跟着想、精神要集中。这是我们老师对学生上课听讲的要求。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听,教师讲。"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但其实,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对"听讲"的要求,不再囿于老师的讲,更要听同学怎么讲,再思考自己讲什么;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所以,从另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时下,学生的个体差异日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回归儿童,尽量从儿童的视角去触摸文本、解读文本、构建文本,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50分以上的考试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别总想着培养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那些高考"满分作文"看上去很美,能学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从来不给学生讲满分作文.王栋生老师说:"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五十多到一百多人,每一年全国有近千万高中毕业生,这就不能不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并能让学生在未来‘剩下’些什么了."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面向"大众",这样才能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5.
张选雁 《辽宁教育》2013,(3X):75-76
<正>在班主任工作中,教育理念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本文旨在建议班主任注意几个易被忽视,被混淆,被误读的教育理念。一、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大家都明白剩下的东西最重要,这就是习惯,比较前瞻的提法是: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商",即智商、情商、灵商、逆商、学商、财商。1.提高智商。传统教学很重视智商的培养,但要注意,我们教学生学数理化不是要他们成为科学家,而是要提高他们的脑力,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推理习惯。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在思考: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读罢茅正东老师《心平气和当老师》一书,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其实,我真不愿意教育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们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当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课程实验区,我们面对新教材,进行了思考和实验,基本的体会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是独立于世的人,而绝不是任人打造出来的产品。为  相似文献   

8.
题材是发现     
王淑芹 《初中生》2012,(2):36-38
正"题材是发现。"这最先是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他说:我们"说一个对象是美的",这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这样说时是依赖于对象的存在,而是我自己从这种表象中发现了什么"。他这话表明,我们认为某个东西美,  相似文献   

9.
事出有因胡老师(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外出听课去了,我去代语文课,孩子们在写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巡视时,我很自然地多看了几位同学正在写的作文,想不到自我保护意识特强的他们都警惕地用手遮了起来,抗议:“这是个人隐私,童老师你不准看。”我连忙说:“哦,这是写给你们妈妈的,老师又不是你们的妈妈,是不能看。这样说来,胡老师也不能看了?”“胡老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嘛,我们没办法,她要给我们打分的。”还挺无奈的。下午一节品德课还是我代课,我对他们说:“上午你们的作文童老师是不能看,这节课请同学们写一点老师可以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害学生。——魏书生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讲。"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相似文献   

11.
张丽华 《辽宁教育》2012,(18):85-86
我们这一代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唱这样一首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由于受歌曲的影响,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很早就埋下了"拾金不昧"的种子。上学后,学校和老师也是经常对我们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并且还找榜样,树典型,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风尚来提倡。所以在那时,我们就会经常在报纸上、在广播中看到、听到"某某人拾金不昧,费了许多周折,把失物还给失主",或者某某人拾到什么,交给有关部门或组织,然后再由有关部门或组织出面,寻找失主等等的"好人好事"。而且有些学校还把"拾金不昧"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一个条件或加分项。这样,许多学生都盼着别人丢东西,自己拾到再还给人家,以求得老师和学校的表扬。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家的东西或钱交到老师处,  相似文献   

12.
<正>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教育表弟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他学习得很快。一天,我去表弟家,发现他们家墙上的挂钟停了。于是,我便问舅舅是怎么回事。舅舅不说话,而是朝表弟努了努嘴。表弟得意地对我说:"电池让我拿走了。为了保护环境,要看时间了我才把电池装上呢!"上午最后一节课,一学生在吃面包。老师:"为什么上课吃东西?"学生:"还不是因为你发了试卷。"老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我爸看见我的试卷,中午肯定不让我吃饭了,所以,我得提前填饱肚子。"  相似文献   

13.
作为班主任老师既要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又要具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笔者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认为教育目光应当放在使学生发展成为:"整体的人",而不是一味追求理想中"完美的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维纳斯效应",理智地宽容学生,让学生走进自我教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尼采说:"我为什么比别人聪明?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那些不是真问题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提问还没有结束,学生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教师拖着长长的腔调给学生出一些非文本性的"隐形填空",以反问句的形式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课余时间,我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平时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心中播撒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而不是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我们不能主宰学生的思维方向,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却把学生当成是"容器",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绝大部分的人对教育的要求只剩下了分数,他们用这冷漠的数字界定学生前途。为了这分数,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如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而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从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数学儿童化。I.S.斯塔尔指出:"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惜糖。"从儿童的角  相似文献   

17.
刚上三年级,老师便鼓励我们写日记,不过那时多半是老师布置的,内容写不具体,老师看了常皱眉头,认为是“流水账”。后来,老师对我说:“日记并不是把一天所有的东西都一一记下来,而是应该写当天你认为最值得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上,经常见到老师面无表情,学生昏昏欲睡.面对枯燥的数字,无味的公式真是验证了一句话:"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  相似文献   

19.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只有把握了这个原则,我们的教育探索才可能是真正的人性化的,我们才可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对王栋生老师的这段文字,我必须肃然起敬。细细品读,文字后有这样两颗心:童心,学子心。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童心却让我们远离了庸俗,又避开了沉沉的孤独。它让我们对世界充满想象,让我们为生命留住好奇。"童心者,真正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