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目前以爱情说接受者较多、影响较大.对爱情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及其局限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辨证,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描写爱与情、孤独、死亡是贯穿川端康成一生创作的主题。川端康成学主题的形成与其孤儿情节及爱情失意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自由与爱情是《陆犯焉识》的双重主题,陆焉识一生执着于自由与爱情,却在现实压迫下一次次妥协与逃离。本文通过解析《陆犯焉识》中的"逃",以此探析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苦难。  相似文献   

4.
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主人公的艰难爱情。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恒主题的爱情颂歌。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8.
在尾声,柴科夫斯基把爱情主题转化为低声细语的歌唱,而定音鼓柔和地压着葬礼进行典的节奏折点。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海外英语》2014,(8):207-208,210
爱米丽的《呼啸山庄》被世界各国的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研究。该文采取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作品中各个人物和上下两代人的爱情,结合爱米丽自身的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呼啸山庄》中爱情悲剧的原因,从"我与自我"的角度引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爱"。  相似文献   

11.
描写和颂扬爱情的美好,表达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不胜枚举,也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作者对待爱情的观念。近年来,一些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宣扬不受任何约束的、不担负任何社会责任的性爱观、婚姻观,并用“人性”作为支撑其观点的理由。影视作品的作者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坚守爱情婚恋观的道德底线,创作恪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颂扬健康美好爱情的作品,以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修养,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相似文献   

13.
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13年10月上映的热门电影之一。影片通过盖茨比对黛西一厢情愿的爱情悲剧,唱出了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恋情挽歌。本文结合剧情,通过分析主题曲歌词、曲调以及在作为电影背景音乐时的种种变化,探讨主题音乐是如何与人物情绪、场景气氛、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渲染和深化其"爱情"主题的。  相似文献   

14.
对《关雎》主题的阐释,有"后妃之德"说、爱情颂歌说、婚典乐歌说、婚俗教化说等,历来争论不休。但若换一个角度,用现代情歌的表现手法来比照解读《关雎》的诗歌主题,就会发现"情歌说"的观点比较符合诗歌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叙事长诗。这里对以往学史认定该诗的“反封建”主题提出质疑,并从创作、编纂和接受三个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诗主题的定位问题,认为“讴歌爱情”才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学对爱情表现的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文学对爱情题材的表现也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时期,表现出躲避崇高发泄欲望的娱乐化、游戏化的倾向。这种爱情主题的表现是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爱情婚姻模式的颠覆与解构,它不仅和整个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关,而且和网络的普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网络文学欲望狂欢背后再次引起我们对爱情主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明嘉靖年间和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浣纱记》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虽然产生在不同朝代,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也不相同,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却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剧作,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结局,一个喜剧结尾,一个悲剧结尾,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女主人公的形象各有千秋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关雎》的主旨都离不开婚恋这个主题。《关雎》全景描述了"君子"与"淑女"的婚恋过程,树立了一种"中国式"的婚恋理想。这种婚恋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对于完美婚姻的愿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