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图形的运动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抛物线与图形变换问题已成为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在图形变换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往往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建立联系.本文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2.
“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引进变换能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等图形变换概念不是很清晰.对变换情况出现争议时不知怎样解答。对“平移、旋转、轴对称”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比较模糊。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梳理教材,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典型案例.提出自己对“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平移、旋转、翻折是几何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近年来图形运动的题型在各地中考、模拟考试题中频频“亮相”,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以及利用图形运动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的运动在试题中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通常以动、静结合的几何图形为载体,融入几何、代数的相关知识.其实,这些运动型的综合问题万变不离其宗,要能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研究几何图形,学会辩证地看待图形的运动与静止,从中寻找变量与不变量,从而发现规律,揭示问题的本质.本文就如何利用运动的思想研究几何问题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移、旋转、翻折是图形全等变换的三种基本变换,因为一种图形经过其中的一种变换后,虽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具有形状、大小不变的重要特征,所以图形变换的问题常与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特殊的多边形综合命题,考查学生用运动变换的思想解决有关几何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逻辑、逆向、发散)能力.关于“点在特殊多边形内”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将原来静止的图形,经过某种变换,构成新的图形,寻求解题途经.但学生在运用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变换图形.下面笔就谈谈在教学中对此类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发散学生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初中教材“图形的变换”部分,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投影等五块内容.其中,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其本质是全等变换.本文选取几例中考题进行解析,探讨全等变换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我们已接触过平而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平移的内容,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平移变换,一方面是要研究由于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另一方面考查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所引起的图形的平移,这样就将平移变换从数和形两方面统一起来,加强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中在图形变换背景下探求相关最值问题,不少学生对此颇感棘手,为此笔者归纳出几种解题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平移是初中数学几何变换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图形的一种变换,在这种变换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不变性),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改变性)。利用平移的不变性和改变性,对解决零散图形的求值问题特别有效,利用平移的思想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样也是中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6年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一类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好题一实践操作题涌现了出来.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理解并掌握对称的有关性质,熟练进行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类比猜想和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实验操作题一般包括折叠与探究、分割与拼图、图形与设计、旋转与探究等问题.本文拟对2006年中考实践操作题进行分类剖析,以揭示其中的命题规律与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图形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图形间的关系、图形间的转化,体验到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平移、旋转、翻折是图形全等变换的三种基本变换,因为一种图形经过其中的一种变换后,虽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具有形状、大小不变的重要特征,所以图形变换的问题常与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特殊的多边形综合命题,考查学生用运动变换的思想解决有关几何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逻辑、逆向、发散)能力.关于“点在特殊多边形内”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将原来静止的图形,经过某种变换,构成新的图形,寻求解题途经.  相似文献   

13.
中考知识梳理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我们所学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4~65页《图形的平移》. [教材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是将一个图形平移到同一水平线或竖直线,用一次平移就能解决,而本课所学的图形的平移是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上,这时用一次平移(斜着平移)虽然可以,但看不清楚,难以操作,故需要经过水平和竖直两次平移.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这样的知识生长过程,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两次平移的必要性.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尝试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将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一次.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17.
平移五则     
1.平移图案例1观察图1中的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1平移得到的是( )分析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故选(C).例2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2,使A点平移到A′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  相似文献   

18.
王新华 《课外阅读》2011,(5):162-165
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中体会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者的紧密联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在初中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教材的要求,基于实际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部分环节,以支持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通过实践、观察、猜想、探究等活动总结归纳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规律,揭示数学的本质,从数的角度刻画图形的平移,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渗透知识间的联系观点,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0.
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提供小船图和金鱼图来理解平移,对于学生来说,能认识图形的平移、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对教材,学生,展示思考分析,然后尝试小船图的展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