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小哑巴”学生,无论教师提什么问题,他们都无动于衷,即使偶尔被教师问到,站起来也是满脸通红,说起话来更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学生天资不同,家境不一,天长日久,会有两极分化,这些都是自然现象。造成这些“小哑巴”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外,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教师常常厚此薄彼,对优生十分偏爱,而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后进生,则视若肩上包袱,对他们常常是冷若冰霜,怒目以对。那么,怎样使那些课堂上的“小哑巴”开口,变被动为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去做。一…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众所周知、脍炙人口的数学理论、数学结论、教学案例、解题模式以及解题方法等数学形式,它们均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经典”的数学形式有时因为考虑的不严谨或者适用的范围不清楚等原因,有些“成员”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对此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就会导致教学出现偏差.下文笔者将就此问题进行分类阐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似乎是文科类课程教学的专利.与物理教学无关。实际上.这种想法或做法是片面的。新课程标准在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时提出:“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产生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学习思考”是新课程教材的辅助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能够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学习思考”的利用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本文试从学习思考的类型入手,对“学习思考”应产生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运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利用“学习思考”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中,常见报纸报道:某地下了谷雨、豆雨、鱼雨、红雨、黄雨等“怪雨”.那么,这些“怪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天下雨时,夹杂着谷子、黄豆、鱼和其他东西落到地面,我们习惯地称为“怪雨”,产生这些“怪雨”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人类造成,二是自然力量形成.人类造成的“怪雨”,主要是运输工具损坏,使物体从高空撒落掉到地面.如用飞机运稻谷时,由于麻袋损坏,谷物就不断地从飞机上掉下来(这类事故较少);也有些人为了宣传迷信或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用飞机在高空向地面撒东西.自然现象造成的比较常见:在下雨前,地面…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体会到:在自然教学中念好“实、活、拓”这“三字经”,能有效提高自然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考复习课,尤其是第一轮复习中,由于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思维空间比较狭窄,易产生定向思维,或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注意不到图形的位置分类,或者分类不完全等原因常产生“漏解”现象.笔者通过一些实例评析这些容易“漏解”的数学题,希望复习时能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源”是概念,数学教学的“开场戏”是概念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概念教学的地位是何等的突出!针对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困惑,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通过想象和一系列的推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作出初步假定性的说明。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如果把“假说”法运用于化学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习中的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并正在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疑问不绝于耳,比如数学领域中纷繁复杂的公式、哲学领域中充满玄想的理论、历史领域中已经“蒙尘”的史实等,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根本用不上,它们对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本没有用,为什么还要学习它们呢?这是不是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相违背呢?笔者认为,导致这些疑问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兴淑 《山东教育》2005,(13):51-51
一、挑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雾和云》一课时.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判断三种自然现象.一是“当你打开热锅的锅盖时,善到的‘白气’是什么物体?”二是:“前几天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挡住你的视线的大雾是怎么回事?”接着第三个问题“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又是什么呢?”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看似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12.
卢晓  李文波  余瑾 《考试周刊》2011,(58):40-43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出错最多的否定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不”的7种偏误类型和“没(有)”的3种偏误类型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以及在动补短语中否定副词的位置偏误.这些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据此,分析偏误的3种主要原因,并提出简化归类教学、分步教学、日常交际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减少否定副词语用中的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的时候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本领.诸如此类。现在都不明确.因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明确。任教的老师只能各自以意为之。”笔者认为,几十年后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是有点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点多面广题如海,高中物理难学是大多数高中学生共同的感受,而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甚至包括那些教学经验丰富,且在教学和教研方面都已取得累累硕果的教师,也无一不感到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一物理难教.产生这种“高中物理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设有“章头图与引言”、“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运用”、“实习作业”和“旁注”等内容,笔者在此把其所涉知识称为“拓展型知识”.这些“拓展型知识”不但可以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现代数学教育价值观,若运用适当,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数学传统.鉴于以上原因,笔者依据高中教学中“拓展型知识”这一平台,在发挥数学文化功能的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学习和案例研究.下文将展开阐述,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解决物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物理方法问题.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材专门讲述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学生对力的分解及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掌握,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分解其他矢量或分解其他运动形式时,有时仍显得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是由于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局部空间,没有真正领悟到“分解”原理的精髓.本文通过例题剖析“分解”的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数学中,数学名称与数学符号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学生加深对教学的认识,进而掌握、应用数学的良好素材.但笔者却常常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熟视无睹或一笔带过,导致这些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问“滑过”,委实可惜.笔者下文将就以上数学教学中易忽略的两个“滑过”点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病毒”的侵袭,于是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病态”,包括“越俎代庖”式教学、“目中无人”式教学、“以点代面”式教学和“本末倒置”式教学。这些“疾病”如不及时“诊治”.必将对数学教学实践产生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充分必要性”历来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高考数学试卷必出的试题形式之一.这样,对于如何讲好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充分必要条件”教学的看法.l将“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讲完整“充分必要条件”的教学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的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如果将“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这节课讲好,那么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充分必要条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讲叙“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关系”多数教师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原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和结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