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由23个部门联合举办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学校,是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首批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试点县,东平县分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中,探索建立了行政推动机制、技术培训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增强了各级抓好“三进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改变了过去重生产、轻科技的现象,推动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远程教育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农业国际化、外向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还存在着手段落后、信息不全、服务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技术和信息等优势,主动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信息员培训、信息采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农广校始终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逐步构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F0002-F0002,I000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都市农林和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举办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各类培训、科技咨询服务以及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教育活动,全面服务上海城郊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库     
要闻吉林有了农民远程教育网新华网报道: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站点12月10日正式开通。这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的“吉林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农民远程教育是利用卫星宽带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微波网络等传输农村实用技术及其它多媒体信息,对农民进行综合培训的一种现代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农业远程信息中心通过卫星接发收设备,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发送到亚洲三号卫星上,再通过亚洲三号卫星将多媒体课件送到分布在农村各地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基点上。农民通…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来达到培训农民的目的是世界各国农民技术培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手段,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大体可归纳为如下七种。  相似文献   

8.
农广校教育是以广播、电视、卫星网络等现代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有着电化教学等现代媒体的优势。我们咸阳市农广校运用现代媒体每年举办各类农民技术教育的培训班800多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农广校教育培训的农民,绝大多数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  相似文献   

9.
《农业职业教育》2005,(5):19-20
宝应农广校办学二十五年来,围绕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工作中心,以培训农民、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全县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拓宽办学渠道,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校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部门应怎样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如何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效果,促进农业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每年约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却不到40%,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到30%,农业科技转化率不是很高,贡献率不是很大,其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农民化水平低,科技意识不强,地方经济落后,创新能力较差等,但也一定程度存在着农业科技培训面不广,有的培训效果不是很好等因素。笔根据二十多年的农业农村农民基层教育工作,对农业科技培训如何见成效,就教师、农业推广专技人员授课而言,谈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日益成为世界的主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刚刚起步,农业现代远程,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业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笔者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进行新的探讨。认为开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进入城乡一体化、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参与农业推广和农民转移培训的主要任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到郊区去,建立健全郊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教学体制及开发教学资源,办好农业技术服务实体,使职业教育主动地参与农业推广与农民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13.
我市农业科技人员根据本地实际与农民需要,编撰培训教材,扎实开展培训教育,采用联基地、联大户等多种形式,努力指导农民提高农业技术应用到位率,把提高农民种养生产技术水平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相结合,促进市场导向下的农业结构全面优化调整,从而达到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诸城市是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是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该市教育坚持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新途径,在人才培训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绿色证书”教育实施10多年来,不仅在推动全省“两个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确实为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培训绿证学员149,7023人,获证35,2840人,推广科技项目1446个,推广面积871.64万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科教扶贫、科教兴农的教育目的。[编按]  相似文献   

16.
伍均锋 《职教论坛》2007,(10S):35-38
通过对243户农民的调查,就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品种化肥农药的选用或使用的了解程度、畜禽疫病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农业技术主要来源及参加协会情况、农民心中的惠农政策等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对农民参加培训目的、时间、方式、地点、内容、类型、存在问题等需求情况及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对教育培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农民教育培训在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任务上突出三项重点,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强化政府行为,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分层次、多渠道对农民实施培训等八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少雄  王涛  廖平  李仕成 《成人教育》2011,31(11):47-48
提高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是实现四川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和劳动技能培训难度大、农民教育培训任务迫切而艰巨的现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探索当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农业职业院校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三农服务,在积极传播现代农业理念,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加快培训现代农民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农业的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除做好村容、村貌的整体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科技管理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民,才能宴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讥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农广校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笔认为应该实施“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农业部:为农民提供长效教育培训服务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广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参加,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但是,农民教育培训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