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月潭》(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中介绍: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日月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教学时要抓住观赏和朗读两个重要环节。一、观赏日月潭,激发热爱锦绣河山的感情1.观赏日月潭形状的奇特。日月潭“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教学时应让学生读文看图,用笔勾画出表示这些形状的词语。不妨让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这些形状,使学生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日月潭形状的奇特。其次,可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A.B两组句子中的a句,仅用“太阳”、“月亮”作比,未能突出形状特征,不能给人以直观感受;两组句子中的b句,…  相似文献   

3.
事有凑巧,我同一天在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上看到了一道相同的练习题:一年级教学《日月潭》(二册21课),由于课文中有一句话——“一边象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象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于是教师设计了用“象”造句的练习。五年级教学(《凡卡》(十册19课),也因为课文中有“它身子是黑的,象黄鼠狼那样长长的……”一句话,教师也要学生用“象”造句。同一个“象”,两个年级都要求“打比方”,造出“什么象什么”的比喻句。课堂练习时,一年级学生虽然经老师反复指点,但造句是那样的吃力。除了说“共产党象太阳”这样的现成话,其他就说不上什么;而五年级学生未经任何启发,许多比喻句即脱口而出。相差四年的两个年级进行着同样要求、同样形式的练习,这在数学学科大概是不会有的,而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复劳动?翻阅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才知课本上本无这样的练习,原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在读讲《日月潭》后,按文后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用“美丽”一词造句。第一步,出示一道题,进行口语训练: “日月潭( )非常美丽。”教者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括号内要说出日月潭“美丽”在什么地方。课文刚刚读讲结束,教者趁热打铁,设计了这道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思考片刻,运用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说: “日月潭四周的山林,倒映在潭里,非常美丽。”“日月潭一边象圆圆的太阳,一边象弯弯的月亮,非常美丽。”……第二步,教者板书“……美丽……”,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造句:“刚才大家把日  相似文献   

5.
师训琐憶     
中学时代,我有位老师叫张亚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但从没见他扳着面孔训过人。而常常是以物喻理,循循善诱,使人心悦诚服。以下四则,全是张老师对我的耳提面命,以至二十几年过去,至今记忆犹新。今实录其事,以为永诫。“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一次,上汉语课,我因为在课堂看小说而被张老师点了名。他叫我到黑板上做习题,递给我两支粉笔,让我用两手同时画出两个图形,叫作“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当时年幼,不懂张老师的用意,竟认真地在黑板上画起来。可是真怪,两只手象故意捣乱似地,这边画圆,那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语二册21课,《日月潭》是一篇介绍祖国美丽河山的常识性课文。全文以“美丽”为主线,用浅显的文字描绘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学到有关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要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认为除了要以识字为重点,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外,还要加强词句训练,特别要充分利用课文比喻句较多的特点,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日月潭》有四处用上了比喻。“日潭象  相似文献   

7.
贾志敏老师的专著《贾老师教语文》中的《贾老师评作文》让我深受启发。贾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是在和学生敞开心灵“对话”,是学生“灵魂”的导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对一位学生作文的批语——学生习作:“特殊”的礼物我的家在浙江的一个小岛上,平时,我住宿在学校。最近,妈妈给我寄来了  相似文献   

8.
《小学时代》2011,(10):7-7
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有一片海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珊瑚岛礁,曾有一位叫吉姆斯的富商购买了其中一座小岛。不过,发生了一件让他差点心脏病发作的可怕怪事——两年后他带领施工队第二次登岛时,发现小岛的面积比上次足足少了一半。就连岸边的一小片椰树林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9.
听王崧舟老师用不同的班两教《与象共舞》(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悄然间,我就成了课文里的游客,正与象共舞;我又仿佛是课文中的印度象,正与人共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堂课——一、基于学生的教学内容王崧舟老师以《与象共舞》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行的小学地理教材,每一课都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实践证明:教学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把语言的思想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教学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语言思想性的内容,努力使它与形象性结合。借此感染儿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比如,讲到“美丽的日月潭,是台湾中部山区的一个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群山环抱,林木青葱,山水相映,景色秀丽……”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教学“潭”字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看一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著名的景点日月潭玩一玩。2.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教学“潭”字。)“潭”是指很深的水池,所以它的左边是三点水旁。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13.
《日月潭》板书设计A与B□江苏王康《日月潭》一文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二种板书:设计A:我国台湾日月潭山林环绕|薄雾轻轻潭深水碧|星光点点...  相似文献   

14.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听课时,觉得两位老师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这一内容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就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也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甲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一条线段,4人小组讨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画一条射线,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射线?并且出了一题:下面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射线?最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点:·。问学生经过这点能画多少条射线?画出其中的两条射线,看看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画…  相似文献   

16.
《快乐阅读》2010,(8):53-57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景旖旎,被誉为宝岛。 宝岛明珠——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  相似文献   

17.
阮肇兴 《教育文汇》2012,(11):47-48
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叫学生画小鸭子,有一个孩子把鸭脖子画得比鹅脖子还长。老师说,鸭子怎么能这样画呢?老师说着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小鸭浮水的画:看,这就是小鸭子!你画的是鹅还是长颈鹿?一位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孩子画太阳,有一个孩子画的太阳是绿色的。老师说,谁见过这样的太阳?你画的是青苹果吧!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学习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讲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位置跟k和b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写几个一次函数并画出它的图象。分别叫四个学生到黑板写,写完以后老师综合下面学生的图象在黑板上总结,叫学生观察一次函数所经过的象限,学生会发觉函数不同,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就会不潜,再叫学生认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五分钟:  相似文献   

19.
老师让两个学生画一幅画,画的主题是“母爱”。第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宁静的夜色图:蓝天、月牙儿、星星,月光下的妈妈正晃着摇篮——弯弯的摇篮也像个月牙儿,摇篮里睡着她的孩子。第二个学生先画了汹涌的海浪、陡峭的悬崖和狂暴的骤雨,然后在悬崖上画了一只鸟妈妈——她一边支起宽阔的翅膀挡着风雨,一边极投入极安详地喂着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记得很多年前,听过一位语文教师上的《桂林山水》一课。具体情节忘记了,但是有两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是老师给课文画的黑板画,另一个是老师带学生哼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她一边上课,一边板画。课快上完了,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也画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