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此后迅速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的操纵下,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统制掠夺的重点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基础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严厉统制下,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东北人民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国内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分歧。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美、苏等世界强国都对日本侵略行为妥协姑息。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步控制了政权,进而确立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国策。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把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如何“开发”东北以达到其在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的目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面临的重大问题.由日本关东军拟定的经济侵略计划,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特殊公司制度,即通过与日本扶植的伪满傀儡政权合办企业,在东北设立一系烈的特殊会社(特殊公司),作为日本“开发”东北,在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机关.这些特殊会社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怎样?有何特点?在伪满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并进而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华政策的直接归宿。在其后长达8年的中日全面对抗期间,日本的侵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表面上,满铁的设立是为开展铁路经营活动,掠夺东北物资,但实际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国策会社”它所带有的政治色彩是浓重的,而绝非一般的单纯的殖民机构。本文拟通过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对其职能和性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再现日本侵华之史实,并以此警谕后人。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闪电式地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一侵略战争的目的并非只限于侵占东北,而是企图进一步灭亡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行动,促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地下降为次要矛盾了;而国内各阶级间的关系,也因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无不激愤,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立即谴责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揭露  相似文献   

7.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关东军的由来闫庆生在中学历史教课书中,当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向中国东北三省进攻时,就提到了日本关东军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侵略主力。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5年的占领中,关东军实际上操纵着伪满帝国,对东北人民实行...  相似文献   

9.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统治当局就加入了瓜分弱小国家的行列。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自然成了他的首选猎物;地处东北要地的辽宁,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了重点侵略目标。自 1894年甲午战争起,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日寇的侵华战火在中国大地上从未熄灭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后,利用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极力推行以培养愚民为核心的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以便把中国人民,特别是 青少 年 一 代变 成 为 侵 略 者的 御 用 工具。本文就日本帝国主义在辽宁推行的奴化教育及其实质加…  相似文献   

11.
关东军是日俄战后日本驻屯于“关东州”及南满铁路沿线军队之总称,1919年4月正式成立。关东军的发展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在东北收集情报,收买土匪汉奸,颠覆、破坏中国内政,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前夕,即一九三一年七月,我国冀南曾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这场战争,牵制了东北军的兵力,分散了东北当局的注意力,给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造成了可乘之机。这就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人耳目,弥盖侵略罪行,于1932年3月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其实,日本早有此谋。罗继祖在《我的祖父罗振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一书中,披露了祖父罗振玉所经历的日本谋划在东北成立“独立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军事侵略而搞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是日寇在华北从事经济侵略活动的大本营。它组建了庞大的掠夺网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以弥补其本国原料的不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情况自“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一步步加深。1907年日本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作为掠夺中国东北及整个大陆资源的最高机构。1927年《田中奏折》暴露了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继续扩大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1933年1月3日又占领山海关、九门口,然后大举进犯热河。平、津危急。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  相似文献   

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强占中国铁路和金融扩张的经济侵略。公开掠夺中国资源,妄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甚至无耻地叫嚷,“要中国人偿付全部战费”。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旋即军事占领整个东北地区,利用其原在我国东北经营铁路多年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统制经营军事占领地区的所有铁路。到了1932年3月,又耍花招,把所强占的铁路,“移交”给伪满州国交通部;再由伪满“委托”“满铁”代为经营。到1935年,日本以一亿七千万元又把中东路“买”来,一直到日本投降,“满铁”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1月,伪蒙匪军曾在日军顾问指挥下,大举侵犯绥东地区.但在驻绥傅作义部队的反击下,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绥东事变(亦称绥远事变).事变爆发之后,国内外舆论曾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是这一军事侵略的直接操纵者,但日方矢口否认.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一方面为谋求“英日同盟”的恢复,百般偏袒、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为使国联从事变中脱身,千方百计地拉美国“合作”。而美国则遵循事变前与日方达成的秘密谅解,并力图使事变主导权掌控于币原外相之手。对事变处理的不同对策使英美两国在“九一八”事变时期始终处于一种“不合作”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英美两国以后处理远东问题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侵华时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陆军部队总称。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原沙俄租借地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关东州位于辽宁,相当于现在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即现在的大连市南部,包括大连、旅顺、金州。日本驻扎在这一带的军队是所谓的“清国驻屯军”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所辖部队从此即称“关东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