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3.
何明菊 《今日教育》2007,(10S):43-44
上公开课的日的? 某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许多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公开课你都准备好了吧?要好好地展示展示啊”。当时也无暇多想.只随口附和要好好表现.不给学校丢脸云云.过后想来总觉有些地方不对.公开课开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某一个教学主题而共同研讨.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呢.还是授课者为了展示自己.博取听课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好评.为自己的知名度或职评捞一笔资本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发现执教老师都能注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价,这是可喜的。不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什么要评价?怎么评价?……这些问题看来还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对8所中学的126名教师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的教师每学期都开公开课;91%的教师认为,执教公开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帮助”;70%的教师表示“愿意”执教公开课。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公开课都是认可的,公开课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公开课何时告知为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师借班上课,执教《夹竹桃》。 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后。教师提问:“作者为了侧面衬托夹竹桃的韧性,前后赞美了14种花,但是最终可以落在一个词上。找找看,哪一个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呢?”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带学生到济南某所幼儿园去见习,共观摩学习了该园三位教师的公开课,或曰幼儿园为见习准备的三节优质课。师生看完课后都有很大收获。三节课分别为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活动。三位教师都能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亲切温和的语言、从容大方的教态、与幼儿平等交流的执教方式,圆满完成三节课的活动目标。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不足,这三节课的不足恰恰很有代表性,是公开课常常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开课难以甩掉的小“尾巴”。在此笔者认为:该为公开课砍砍“尾巴”了!首先,砍砍“表演”这根尾巴众所周知,公开课即为展示课,教师…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之惑     
为什么要开公开课?某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许多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的公开课你都准备好了吧?要好好地展示展示啊”。当时也无暇多想,只随口附和要好好表现,不给学校丢脸云云,过后却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头。公开课开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某一个教学主题而共同研讨,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呢,还是授课者为了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公开课渐渐演变成教师的表演课和作秀课,使其失去常态化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任菊莲 《宁夏教育》2005,(12):56-56
“好教师可以使人享受课堂。”在青铜峡市新课堂教学设计展示竞赛活动中,作为评委,我在听完市三小教师执教的参赛课《台湾的蝴蝶谷》后,的确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精彩,对公开课也有了深刻的思考与认识。《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蝴蝶谷每年春季彩蝶翻飞、景色瑰丽的迷人景象,文美、情美,但执教教师做课的效果更美。  相似文献   

11.
有位教师执教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六(下)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很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悟,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应该不成问题。该课的教学流程可谓是顺风顺水。就在课临近结束之际,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常下了雨,人们都是急着往家赶,可作者为什么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呢?”听课者很疑惑,执教者也颇感意外...  相似文献   

12.
一次河北省公开课比赛,讲课内容是“椭圆的定义”,其中一位参赛教师拿着一个盛了半杯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走进教室.上课了,该教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下面的评委老师和学生都很惊诧,怎么公开课上老师还喝水?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14.
某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许多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的公开课你准备好了吧?要好好地展示展示啊!”当时自己无暇多想,只随口附和说会好好表现,不会给学校丢脸云云,过后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头。公开课开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某一个教学主题而共同研讨,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意上公开课,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他所执教的一次公开课《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在写给他的信中却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相反,他所执教的另一次公开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这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你为谁公开?于秀兰,田延平听过许多公开课,觉得多数课,严格说来,是应该称作“表演课”的。一位执教过多次公开课,并屡屡获奖的“资深”教师,曾当众道破玄机:“公开课是上给老师(包括领导或计委)听的。”这话听起来也不无道理。除去个人为接受检查或评估...  相似文献   

17.
先感动自己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背影》公开课,精心播放了腾格尔的歌曲《父亲》以渲染情境,抓住“我”的几次流泪这个动情点,充满激情地一遍遍为学生朗读课文,然而,学生却发出了:“真没出息”和“不就是一次分别吗?好像是要永别似的”的刺耳声音。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失败了,教师对孩子们的冷漠感到疑惑而绝望,  相似文献   

18.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作者亲身经历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四位一体”公开课,即公开课按“说、听、评、研”四个步骤作一体安排。“说”是教研活动的“开幕”,让听课教师“有备而来”先说课;“听”是听课,有了“说”,听课教师就能“听有所重”;“评”即课后评议,先由执教者反思教学过程,再由听课教师评议;“研”即评后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教师“精神的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公开课的执教者承担公开课任务后,无一例外地调动潜能,追求成功。当他们不辞辛苦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公开课”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教师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