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开发建设“三东”文化, 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惠州文化大市、打造文化品牌的战略举措。从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品牌价值三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三东”文化的价值, 将有利于“三东”文化的建设和开发, 促进惠州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竞争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考察惠州文化竞争力的现状,认为制约惠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文化竞争力不强。因此,对增强惠州文化竞争力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规划性;二是加强对惠州地方史的研究;三是组织力量对惠州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集体攻关;四是对“东江文化”为主体的“四东文化”作专深探讨,重点梳理出爱国主义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四东文化”更全面地凸显出了惠州的历史文化特性,更准确地铸造了惠州的城市精神,为惠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有利于树立惠州的城市形象,并极大地提升了惠州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和肯定了苏东坡是第一个使世人认识惠州,第一个较为系统地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惠州的人。而现在,“苏东坡”三字仍在惠州的山水和诗文中广为传播,这是惠州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学方法论入手,通过对惠州文化现象的分析,针对历史与现状,提出“儒道二元格局”及“西湖、罗浮山象征系列”等概念,对惠州文化品格及香港文化的惠州背景作了探讨。作者认为香港文化与惠州文化有很深的同源性,香港文化的最根本传统源于惠州西湖与罗浮山儒道传统品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惠州地域文化形成的七大要素和六大特质,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惠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轼爱民亲民惠民的淑世情怀与超旷豪迈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东坡文化精神之核心,它对打造惠州惠民之州、开放之州和铸造惠州自强不息的文化性格,提升惠州城市文化软实力之竞争力影响甚大,极具现实意义。提高对以东坡文化为核心软实力建设的认识、深化东坡文化理论研究、以创作为契机宣传东坡文化、创建东坡文化主题公园等,对提升惠州文化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9.
惠州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意义。基于苏轼作为寓惠时期的历史名人为惠州文化所带来的文化意义等缘由,选择以苏轼及其诗文为视角,可以领略到惠州文化海纳百川、宽待来者的开放心态,热心仗义、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热情好客、友善待人的人文风尚等特征。体会惠州文化的包容性内涵并努力使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精神资源,能为创建更加美好的惠州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苏东坡与惠州文化的关联的认知,官方、民间、地方学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偏弊,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东坡对惠州情有独钟;二是夸大东坡对惠州人文发展的作用。为此,要进行反思与纠偏,准确、全面、透辟地把握东坡与惠州文化之间关联度,既不能急功近利地停留在肤浅庸俗的宣教层面,又不能近距离地观照而导致学术理性的缺乏。这种反思与纠偏,不仅对惠州的苏东坡研究,而且对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研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惠州模式”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惠州市列入九市之一,惠州地区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文章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入手,分析了"惠州模式"的内涵、外延和基本内容,将惠州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和国家级的电子和旅游基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之地,"惠州模式"对于加速惠州,乃之整个珠三角地区后30年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既有鲜明的特色和浓郁的区域特征,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徽文化因旅游业的带动而发扬光大,旅游业因徽文化的融合而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徽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策略与构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书与徽州社会——也谈徽州契约文书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契约文书作为宋以来徽州社会民间生活实态本真的纪录,是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是徽州学学科的重要资料基础,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当代新史学的转型中有重要作用。徽州契约文书是古徽州社会调谐、古徽州先民构建和谐社会之努力的见证,是古徽州社会在时间漫长的演进中逐步形成信用徽州、孕育契约精神的表征,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契约精神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传承与创新代表的徽文化,休闲与休闲体育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徽文化的休闲观,总结出了以“理”释“仁”、以人为本,实现“天人合一”,体验生命快乐和宗族“同乐”的超前自由休闲观等.目的在弘扬徽文化和为现代休闲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徽州文化的主体——徽州建筑更是让人沉迷。徽派建筑具有保留的完整性、风格的统一性、造型的多样性、形式的艺术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徽州文化一个异彩纷呈的特色板块,徽州工艺的徽州建筑、徽州四雕、徽州文房四宝、漆器、竹编、盆景、灯艺、以及天文、光学、数学等领域,都有许多一流的制作、创新和发明,奇艺、绝艺、巧艺、幻艺、奥艺、雅艺、戏艺,争奇斗妍,杰作多多,突出展现了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集中反映了徽州文化的生机活力和创新精神。这些徽州工艺和徽商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