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杰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4):45-49,54
乾嘉学派和《四库全书》都是清代学术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并共同构筑了清代学术之辉煌。本文试探讨两者之密切关系,从而析见乾嘉学派对《四库全书》这一“千古巨帙”的作用与贡献,以及它对清代和后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及其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芳 《兰台世界》2012,(9):48-49
笔者选取《左传纪事本末》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撰述内容及体例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该书在清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过程中的史学地位及学术价值,并为深入研究纪事本末体史书在清代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和冯云濠等一批学人前后相继、死生以之,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首尾一贯、体例谨然、价值重大的学术思想史巨著。它为后世学术思想史的编纂提供了范例,为我们研究宋元历史主要是宋元学术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前贤时哲对此多所注重。兹文在吸收现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间述现今研究所不及,以求教于学界。一 "史学要领,体例为先"。《宋元学案》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著述宗旨上的突破和对学案体的完备两个方面。 1.著述宗旨超迈先贤。学术史著述形式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对当时学术的分类与描绘。但直到宋元以前,学术史始终没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是检索清代文集篇目的重要参考性工具书,是王重民先生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索引组组长期间,带领组员们完成的代表性索引专著。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此书及其编写过程中有关的文献资料,揭示《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的成书过程、体例特点和王重民的参与角色,全面解析这一时期王重民在传承中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总结这部首次对清人文集篇目进行整理编纂的索引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行了大胆创新;按语精辟,编纂者的学术独立性鲜明.  相似文献   

8.
李慈铭以诗文成就著称,卒后入《清史稿·文苑传》;其学术成绩也为学界所重,但始终被词章所掩。李慈铭《国朝儒林经籍小志》未刊稿的发现将有助于评价他的学术成就,本文即以此讨论他对清代前中期学术史的总结和思考,阐述他尊崇汉学的学术立场及"清学殿军"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的《中国学案史》],受益匪浅。“学案”从字面上看,就是学术公案的意思。“公案”源自佛门禅宗的用语,也可解释为“档案”、“资料”等。学案体史籍“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其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评为一堂,  相似文献   

11.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8):110-112
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特殊编纂形式,其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正史中的《儒林传》《艺文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所谓学案,就其字义而言,意即学术公案。公案本佛门禅宗语,即档案、资料之意。顾名思义,学案体史籍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  相似文献   

12.
姜虹 《兰台世界》2012,(7):58-59
在中国近代史学界,钱穆先生是继梁启超和章太炎之后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又一位大家。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有几个重要问题必须阐明,如清学渊源、分期、学派划分、写作体例等,方能表现作者对于清代学术的全局性认识。钱穆先生对几个重要问题,都有别于他人的独立见解,这些观点也是他的清学史研究的特征。本文就以上几个重要问题,对于钱穆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展开论述。一、清学渊源对于清代学术的渊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为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学反动说",强调清学产生于对明代空疏  相似文献   

1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弓召、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从而为后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4.
《清史列传·儒林传》四卷,殆就有清国史馆后先纂定之《儒林传》稿集录而成.其稿杂出众手,各传精粗不一,其中不无记事、年月舛错者.然其传记颇多出于《清史稿·儒林传》之外者,记事亦较《清史稿》为详,故学者考论清代学术人物,仍多取资于是书.余前尝录考订札记十数事,为《〈清史列传·儒林传〉考证》;今续录十二事,以补前考所未及.  相似文献   

15.
漆子扬 《档案》2014,(5):37-41
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邢澍与张澍堪称陇右人伦领袖,也是清代甘肃书画界的双子星座。邢澍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是清代闻名江南的藏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已知流传下来的有行书《长兴县志序》和一幅篆书《宾谷中丞嘱李阳冰篆书》,手札《与吴思亭书》《与同年友人书》《与某某书》,其他大多散佚。这些书法作品对研究清代的学术、书法、文人交游,以及甘肃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编著的清史研究丛书《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即《清史地理研究》第一集,本书是以《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图集》学术团队科研成果为主的论文集。邹逸麟先生在序中,开宗明义提倡学术界展开清代历史地理的研究,认为这对科学认识我国当代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本书共收录15篇论文,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时培霞 《兰台世界》2012,(16):14-15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著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梁氏的清代学术史研究非常有特色,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些研究,笔者从自身研读的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6):F0002-F0002
经学博采录十二卷 清桂文灿撰 清光绪广雅书局抄校本 《经学博采录》一书为清代学者桂文灿多年采集整理清代经学家轶行著述,以记录为主旨,佐以学术评论的著作。书中记录为人熟知的重要经学家和众多并不知名的经学家,为后世学者所称道。  相似文献   

19.
雷慧 《兰台世界》2011,(9):35-36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翔实,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公布历史档案的专书。本文以这套书籍的第四辑为例,从选材、体裁和体例三个方面阐述其编纂特点,并对其史料价值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方志编纂体例探析——以清代皖志编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旧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方志的编纂体例更加成熟,纂修者博采众长,取法诸体,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门目体、纲目体、纪传体等诸多体例,或是创造新的体例,以记载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现象与现实情况,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历史资料。从清代修志实践中编纂体例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考察,纲目体最为流行,这反映了方志体例发展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