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肖人 《出版广角》2013,(11):89-90
出版也如此,要有找食物的蚂蚁(策划编辑)和搬运食物的蚂蚁(案头编辑),这样分工协作,才能把图书出版运作好。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李钟全,人称"半个编辑"。为什么得此绰号?大概是他一年当中仅有"一半时间"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搞他的爱好:摄影和玩赏古物。如此,社里能容得下他吗?不但容得,年终还给他一定的奖金。为什么?因社里规定:只要每个编辑每  相似文献   

2.
编辑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对编辑业务理论研究得较多,文章发表得也多,这是研究的编辑客体;就编辑的主体也就是针对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我们思考的较少,文章发表的也少.实际上这是编辑理论研究的缺陷.就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要吃饭、睡觉,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是,编辑的七情六欲表现在哪里?编辑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在哪里?难道说这些问题不值得去琢磨吗?本人心血来潮,不揣冒昧,草拟"走近编辑"、"顿悟编辑"、"解悟编辑"三段小文,以阐发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期刊、图书还是报纸的编辑,审阅大量的来稿恐怕是最事务性的工作了. 有时候面对堆砌如山的稿件,尤其是自然来稿,想要从中选出精品,发现亮点,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编辑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天成"的佳作少,粗枝大叶、平庸枯燥的"草木"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没有价值,都应当置之不理呢?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编辑对稿件的审稿意识与加工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期刊、图书还是报纸的编辑,审阅大量的来稿恐怕是最事务性的工作了. 有时候面对堆砌如山的稿件,尤其是自然来稿,想要从中选出精品,发现亮点,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编辑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天成"的佳作少,粗枝大叶、平庸枯燥的"草木"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没有价值,都应当置之不理呢?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编辑对稿件的审稿意识与加工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朱熹为了圣贤文化之传播,曾与他的编辑同事们开过不少编辑"会议",这是很有价值的古代编辑史料,尚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朱熹当年召集编辑会议是客观事实有人会问:朱熹当年真的开过编辑会议吗?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6.
"好书"是"书好"的前提";好书"是产品,"书好"是名誉、品牌。那么,作为编辑个体,在抓"好书"这样一个问题上,和出版社老总有何不同?他应该具备哪些理性的认知和自觉行动呢?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用"做"书这一字或许更能体现当下编辑所担当角色的特定要求.它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动性,是编辑对选题准确的预见,是对编辑案头工作技术含量高低的折射,是编辑对图书亮点转化为卖点而主动全程介入各个环节的有机组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杜鹃 《出版参考》2021,(8):58-61
"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可以说是编辑的"内功",是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的基础.笔者以为,图书编辑的眼力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编辑的眼力?怎样提高编辑的眼力呢?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政治判断力、文化前瞻力、学术洞察力、需求感受力.每一个编辑都应在提高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眼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出优秀的书籍.  相似文献   

9.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个精彩的标题,要能反映新闻主题、体现新闻灵魂,方便读者阅读。标题制作是一门"在笔尖上做大文章"的深厚学问。如何在寥寥数语中展露新闻最亮点,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需要记者、编辑在日常的采访、写作、编稿过程中,以独特、精准的视角发掘新闻中的闪光点,凭借"绣花精神"抽取新闻精髓。  相似文献   

11.
杜华举 《中国记者》2013,(1):122-123
在百度百科中输入"杜三峡",你会发现这三个字指向一个人:一位自三峡开工便守候至今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他本名叫杜华举。从文中可以探究他近20年持续拍摄三峡的思考。预估三峡新闻是怎样做到的?2011年6月23日上午,我对新华社湖北分社值班的副总编辑说,下午到三峡去拍三峡今年首次泄洪的照片。他略带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三峡要泄洪?"我回答:"凭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是人们了解国家大事和国际事件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更加方便地了解到新闻事件,这对电视新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电视新闻的核心内容是编辑,编辑工作做的好可以成为电视新闻的一大亮点,吸引观众们的目光,提高收视率。所以,一定要在电视新闻的编辑上注重创新。本文主要是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什么?他在一个社会里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期许他、评价他?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编辑?坐在编辑的工作桌前,我们看到他挥汗在修饰稿,汰选图片,构思标题,订出给印刷厂的沟通指令;走进另一个办公室,我们看到他和记们正激烈地辩论议题的选择、采访的方向,以及写作的体例。——然而,这些缤纷忙碌的景象,就是编辑的工作吗?  相似文献   

14.
章建 《东南传播》2015,(8):164-165
朱光潜从多年的编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和理念。他认为期刊编辑要坚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他在具体编辑工作中一直坚持"宽大自由而严肃"的编辑方针,而"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仅是文艺活动的自然本性,也应该成为编辑工作中的基本态度。在他多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一直认为,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卑微媒介人,肩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编辑生涯的考察,探索了朱光潜编辑思想与理念对当前的期刊出版行业、尤其是高校出版业创新与改革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昕 《中国出版》2012,(5):48-50
如何做一个好编辑?相信这是所有编辑都关注的一个话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总编辑李昕告诉大家:"真正做一个好编辑,是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从本期起,本刊将在《媒介文化》栏目陆续刊发他的3篇文章——《编辑的基本功:专业训练和人文修养》、《编辑的悟性:书感》和《职业敏感:编辑的见识和眼光》,愿此系列文章对业内同仁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主编,成就期刊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摘类杂志《读者文摘》是全球公认的品牌,它的发行遍及世界各地。谈及《读者文摘》的成功,它的初创主编华利先生功不可没。华利走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编辑指导原则。他早在杂志草创期就写下了自己的编辑标准,成为每一位编辑都晓得的《读者文摘》刻在石头上的“三诫”———它可以被引述吗?它是读者会记得、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吗?———它实用吗?是大多数人的兴趣和谈话的题目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吗?紧接着,为了实现这个原则,华利开始确立可以信赖的编辑及管理的上层结构。华利招募了一个编辑队伍并颇具艺术性地严…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做什么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回答. 有人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它道出了编辑的使命和责任.有人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这个比喻广为引用,是由于它不仅道出了编辑劳动的特点,而且也隐含了编辑"默默奉献""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怀.记得多年前作家蒋子龙在作品获奖时,曾经把编辑工作比作水泥柱里只使劲而不露面的钢筋.这与"为人做嫁衣"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年轻的文学编辑刚刚走上编辑工作岗位时,他必然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今后是专司编辑,甘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是坚持以编为主编创结合,使自己与刊物同步发展?当一些文艺出版社和文艺刊物的编辑坚持又编又创、编创结合时,必然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如何看待编辑写稿,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谈辞书编辑的十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同志认为,辞书也是图书,所以凡是图书编辑就都可以编辑辞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辞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是以条目为单元,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形式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由于辞书的编纂具有自身的规律,所以辞书编辑工作也就不同于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辞书编辑除具备一般编辑人员应有的各项思想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可以肯定他是编不好辞书的.那么一个辞书编辑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承载重大新闻事件的版面,2011年9月15日的大众日报一版只能算作一个常规版面。当日,国内外并无重大新闻事件,报社内也无重要策划,因此,头条和重点稿安排的都是工作报道这样的"常规动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夜班编辑最常碰到的状况,毕竟重大新闻这种"硬菜"不可能常有。一般来说,一个版面如果有一个亮点,图片再做出彩,读者就可能被吸引,当日的版面也能达到较好效果。因此,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当日繁杂的各种消息中找出亮点,并将之以最佳方式呈现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