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说谎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习惯.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特别常见.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儿童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一、无意说谎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的定义、儿童对说谎的认知、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儿童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谎言的分类和儿童说谎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从而建议可在社会学视野下进一步考察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当前儿童的社会和道德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婧 《生活教育》2013,(2):88-90
幼儿的“说谎”现象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成人要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现根据小班一幼儿说谎的个案进行分析,并梳理教师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狼来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给人们带来笑料之余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说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是儿童品德心理发展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如不  相似文献   

6.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出现说谎行为,这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儿童说谎的类型主要有想像型说谎、虚荣型说谎和逃避型说谎三种。那么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说谎的心理表现怎样?教师应该怎样纠正儿童的说谎行为呢?本文就此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忽视诚实信用教育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有位心理工作者,在为儿童说谎问题走访了几十所学校后发现,儿童说谎并非个别,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说谎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总之,儿童偶尔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学校、家长在“教导”儿童说谎;说谎者仅仅有说谎的行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用说谎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说谎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它呈现出随年龄变化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根据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及幼儿对谎言与事实之间的认知,依据错误记忆、心理理论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认知发展水平上可将幼儿说谎划分为两类: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者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有其合理性和深层的心理因素.成人在观念上应善待幼儿的 "说谎",并且针对不同个体通过方式灵活的沟通交流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心理学家对说谎的概念进行了多样界定,并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入手,更关注儿童的说谎行为,尤其关注2~8岁儿童说谎的发生及心理因素;幼儿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孩子们中一种普遍现象;儿童说谎行为对下一阶段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发展形成极大阻碍,对孩子们终生成长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儿童说谎行为和心理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说谎是人类交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说谎不只是一种行为习惯问题,背后所投射的是诚信的缺失,道德认识水平的下降,更深层次的是心理问题的潜伏.从说谎的对象、内容、动机、情绪、反馈五个维度了解青少年说谎的深层次原因,科学的探讨说谎的识别与探索.研究青少年说谎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the fact that lie-telling is a common concern among parents, clinicians, and professionals,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lies that children tell in relation to their problematic behaviors, nor of other social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is relation.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eir lie-telling in two studies. The first examined whether children would tell an antisocial lie to an unfamiliar adult to conceal cheating behavior. The second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s,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 frequency of lies reported by parents over two weeks at hom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with higher levels of behavior problems are more likely to tell an antisocial lie to an unfamiliar adult and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of parent-reported lies.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parenting approaches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 frequency of lies that parents report.  相似文献   

12.
谎言作为一种交际手法,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热门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说谎》也正是以说谎和识别说谎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以这部电视剧为研究素材,探讨了谎言在交际中的表现形态,以期提高人们对谎言的认识,更多地发挥谎言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谎言作为人类交际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谎言"的本质意义是"说话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表达出的不符合事实的话"。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谎言产生的动因主要有面子、情感、语言表达效果、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儿童言语表达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儿童语言使用的观察,旨在探讨儿童在言语表中的语码转换。观察发现,和成人的语码转换一样,儿童的语码转换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澳大利亚文化代言人的彼得·凯里,借《魔术师》之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谎言与牢笼的世界,透视这一世界,我们看到了当代澳大利亚人建构独立文化身份的历史负荷与现实困境。文章以后殖民主义为语境,结合新历史主义文论,解读“魔术师”的谎言故事所彰显的政治隐喻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correctional instructions when detecting lies about relational aggression. Based on models from the field of social psychology, we predict that correctional instruction will lead to a less pronounced lie bias and to more accurate lie detection. Seventy-five teachers received videotapes of students’ true denial messages (e.g., students were innocent) and untrue denial messages (students were involved in relational aggression). A random half of the teachers were either given no further instructions or were told not to use stereotypical non-verbal cues when forming judgements (correctional instruction condition). As predicted, teachers in the correctional instruction condition were slightly better at detecting true than invented stories.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从家庭进入托幼集体生活,首先必须与教师与同样产生积极的互动,即社会性素质的发展。而对托班孩子来说,社会性素质发展的教育,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教育的目的的要求转化为孩子自身内在的需要,即教育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历史书写要求使用真实的材料,要求遵守历史学的基本规范,但这并不能保证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时却会带来谎言的结果,这就是需要我们深思研讨的历史书写中的谎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传瑛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3):72-74,65
在深入分析农村寄宿学校"双重留守"儿童撒谎问题的主要成因基础上,提出根据农村各地实情撤并或恢复教学点、改善寄宿学校环境和条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和家长培训制度、设立专职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岗位等手段解决"双重留守"儿童撒谎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谎言是商务谈判中的常态.谎言及其识别是每个谈判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谈判双方相互缺乏信任,以及信息的缺失是造成谎言的两大主因.歪曲事实、夸大事实、隐瞒事实和虚假的承诺以及额外的要求是谎言的主要表现形式.谎言会引起说谎者在情绪、语言的内容和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变化.识别谎言的主要方法有三种:非语言行为识别、语言行为识别和生理反应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