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旅游平台模块理论”的基础上将该理论引入到“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中,依托街区的旅游硬件平台,遵循多层次多形式的理念,坚持以静态产品和动态产品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文化主题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总结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升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加大对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开发力度;增加夜间文化项目,推出大型文化实景演出——《扬州运河印象》;采用影视营销、事件营销、音乐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新的旅游形象口号"运河之都,名人荟萃,盐商故里,休闲宜居——新城扬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未能达到其开发预期。文章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内居民的深度访谈,对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其相关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制约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的多变性、历史街区蕴含文化的隐晦性、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易被忽视的地理环境,以及政府过度的“物质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已成为都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重庆瓷器口古镇历史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探讨了都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吸引力、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结果表明:都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是由休闲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决定。历史街区的旅游体验可以划分为休闲生活、文化认知、放松愉悦和静心思考四个方面。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徽州文化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行体验旅游开发.徽州文化开发体验旅游的条件优越,可从进行资源普查、推出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策划体验活动项目、充分利用纪念品几个方面分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章对城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历史街区状况实地的调查,以济南老城区保护为例,从社区旅游理论角度出发,对济南老城区的开发提出了开发思路及相关建议,对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怀旧心理和休闲的需要,历史街区其价值越来越重要。西安的历史街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是皇城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功能视角分析西安历史街区,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展示西安历史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升华人们对西安历史街区的怀旧感和认同感,探索西安历史街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层次,必须对景区旅游项目进行深度开发,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深度体验,而要做到这一点重在搞好景区旅游项目的深度设计。旅游深度的设计要在文化的"形神兼备"上下功夫,注重文化思想渗透;要有"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让游客在旅游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要有"随行就市"的经营方法,根据旅游主题和旅游项目设计旅游商品,以放大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9.
岑巩文化旅游充满异质性,也充满体验性。岑巩文化旅游的经营应立足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期望为起点,发展体验式旅游,这种体验式旅游主要体现在脑力参与、体力参与两方面。岑巩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多样化开展傩文化活动,在不同岑巩文化的“三特”、“八古”、“四关”、“十谜”和“十二绝”等主题中变换体验感受,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景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构建以体验营销为主的旅游营销方式十分必要。武当山旅游体验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开发主题体验营销;设计特色娱乐体验项目;注重武当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