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元氏作为北魏、东魏、西魏的皇族,是北朝最大的家族。因其皇族地位,元氏家族的婚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关系甚大,是元氏与鲜卑各部落及其他民族融合,促进元氏家族汉化,笼络汉族士族,加强其统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元氏家族与胡汉100多个家族通婚,有婚姻400余桩,涉及当时胡汉主要的士族。元氏与汉族士族的婚姻以北朝后期为多,现可知北朝时期元氏与40余个北朝本土汉族士族通婚134桩。元氏通过与汉族士族的婚姻进一步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稳固其在北方的统治,也在婚姻中进一步学习汉文化,加速其汉化进程。元氏与7个南来士族通婚,包含了东晋至梁代的皇族。与南来士族的婚姻,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南朝士族投奔北朝。对元氏与其他士族婚姻的探究为元氏及相关家族、北朝政治社会等研究提供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晋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北朝到五代时期,其地位更是非同一般,几乎是谁占踞了晋阳,谁便能拥有天下,故成为当时全国的军事和政治要地。  相似文献   

3.
侯景之乱是南朝梁武帝统治时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混乱,对南朝后期阶级关系变动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士族地主阶级政治地位下降,庶族地主阶级政治地位上升;奴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解放,成为国家土地上的自由民,有的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私人武装以募兵方式得到发展,有些军事长官还成为陈朝时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唐代令史、书令史,品居“流外”,职位卑微,为士人所不屑。唐代令史、书令史仅在唐中央文官机构中设置,品秩分布在从流外勋品至五品这五个品级上,在不同的官府中其品秩不同,书令史的品秩低于令史。令史、书令史作为“主典”之一,具体负责公文的办理。令史、书令史的选拔通过流外铨和逐级迁转来进行。令史、书令史之考课分为年考和任考,考满后可以入流内叙品而成为流内官。唐代令史、书令史有俸钱和禄米,但并不丰厚。在政治地位上,令史、书令史也没有享有太多的政治特权,其职掌繁重,但总体上处于受歧视状态,社会地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6.
唐代宦官是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史上的一个典型,其权柄之重,势焰之凶,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旧史家对唐代宦官一味加以贬斥。齐陈骏、陆庆夫二同志的《唐代宦官述论》,(《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其主要观点仍多因袭成说。我则认为,尽管唐代宦官有过种种劣迹,但它在维护中唐以后中央权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自玄宗以后,宦官开始逐步登上政治舞台,经肃、代,到德宗朝,宦官专权局面得以确定。此后,它对唐王朝的命运有过重大影响,在军事、政治诸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庾信乐府诗创作是在北朝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完成的。庾信的郊庙、燕射歌辞是北周礼乐制度建设的产物;道士步虚词的创作和北朝仙道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其他乐府诗亦洗去了南朝宫体诗的流靡格调。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学本身具有不依附他的价值,并对这一价值给以肯定。这标志着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标志着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独立后的学并没有在东晋被谁真的认为过“驾乎道德之上”,更没有在南朝取得过“高于一切说”的地位。纵观历史,这不仅东晋南朝为然,其后的唐、宋、元、明、清等各时代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9.
刘光琦是唐代著名大宦官,刘氏家族是唐代众多的宦官家族中的一个典型家族。这个家族和唐代大多数宦官家族一样,并不是一开始而是到刘光琦这一代才成为宦官家族,其后又延续四代,形成了宦官世家。通过对这个家族六代的任官情况、社会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家族籍贯、聚居地、坟茔地等详尽考证,对刘光琦本人的生平和政治影响作出了客观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北朝时期,政局变换,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处在战争边缘地带的陇右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也就相当频繁,几乎贯穿了整个北朝历史。陇右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对于历史发展的进程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流行着广泛收养假子的社会风气,上至皇帝、国王,下止将相大臣,无不如此。五代时期的这种社会风气是受唐代宦官大肆收养假子的风气影响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超乎君臣或上下级的更加亲密的关系,增强内部凝聚力,从而结成一种紧密的政治军事集团,为夺取或巩固政权服务,或者维护已经取得的政治利益。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泛滥也与儒家伦理的缺失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花间词始,至北宋、南宋,国家兴亡的多变成就了怀古词作品的繁荣。怀古词因景抒怀,吟咏历史的兴衰成败,但不同时期,因社会政治局面的不同,词人在怀古词中表达的现实情怀也不同。花间是个人命运的哀叹,北宋是忧患意识的抒怀,南宋是英雄失落到英雄无觅的悲诉,宋亡遗民是亡国祭曲的吟唱。怀古词,词人以亲身经历的现实为参照评判历史、伤时愤世,从而具备了文学上时代精神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6.
商周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由众多的族氏构成,族氏的联合与联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相互联姻、军事联盟、政治联合三种形式。其中政治联合是构成族氏外部关系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商、周王族与各同姓及异姓族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合。重视和研究这些形式和类型不同的族氏联合与联盟,对于深入认识商周时代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北朝与北方少数族强敌柔然的战和关系与双方的势力消长看,从北魏平城时期与洛阳时期对柔然军事斗争的情况看,再从明堂制度的变迁以及北朝只有北魏平城末期在平城南郊建成明堂的实际看《,木兰诗》都只能是始作于北魏平城末期迁都洛阳之前的作品。有关《木兰诗》若干零星问题的解读,亦有助于理解《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国内政治生活相对稳定,但是基层士卒制造的小规模变乱却异常频繁。其原因颇为复杂,有士卒自身问题,也有国家政策和军事制度等原因。北宋基层士卒之频繁变乱,严重削弱了王朝国力和军力,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对当时的国家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