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他们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从自己孩子的特质出发,而不是去看别人怎么做。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很自信,也信任孩子,这样他们向孩子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很自信,也学会了信任他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它的起点就是家长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一群孩子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很有号召力。他能组织集体活动,带领同伴游戏,小伙伴们也乐意同他交谈、玩耍。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锻炼。很多家长很是羡慕,希望自己孩子身上也能具备这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呢?一般具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有责任心、尊重他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家长在生活细小处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从小就经常得到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能使他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因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家长都应为其喝彩。生活中孩子常会遇到不能轻易完…  相似文献   

3.
孩子考了100分的好成绩,高高兴兴地回家告诉家长,准备与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可是家长却抑制住自己的喜悦反复地问孩子:“班上还有多少同学得了100分?”“你下一次考试还能不能再得100分?”家长唯恐班上得100分的同学太多,致使自己孩子的满分变得特别廉价。结果,孩子战战兢兢,老是担心自己下次考试得不到满分,本来很自信的孩...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迷恋上名牌,迷恋上时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讨厌自己的长相,以为只有穿上名牌才能掩盖自己的缺点。其中以对自己长相身材不自信的女孩居多。那么家长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喜爱自己的外貌,对自己充满自信呢?  相似文献   

6.
对孩子来说,自信是他们得以坦然踏上人生之旅的动力,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信心,就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评价和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对自身价值与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而幼儿时期自我评价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常常需要依靠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很自信,有的孩子却很自卑,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接受了外界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后,将它们固定下来成为评价自己的依据,久而久之,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就产生了。因此,老师和家长精心呵护和培育孩子的自信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别样的奖励     
唐雯 《辅导员》2011,(34):39
期末考试刚结束,电话就响个不停——家长们都着急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十有八九的家长都会在电话里说,只要孩子达到他们心目中的分数,就能得到奖励,即使孩子的要求有点离谱,他们也会欣然答应。到底有多少孩子与家长有这样的约定?我想在拿到成绩单的这天一探究竟。考试一如以前,每个孩子都考出了真实的成绩。看着他们自信的笑脸,我着实为他们高兴。善于思考,不  相似文献   

8.
国家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了,伴着课程改革的层层深入,我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很有自信,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有能力,也有的孩子虽然有能力,但很自卑,不敢去尝试,结果白白丢掉了许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后悔不已,逐渐对自己失去自信,影响自己的一生。课程改革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引领他们进入到知识的殿堂,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给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他们年纪小,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家长要充分挖掘这个潜力,就必须使孩子产生自信,对任何事都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使孩子通过别人的看法、言语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有时,家长们凑到一...  相似文献   

10.
家长:评小红花可以算是幼儿园里很常用也很传统的一种奖励方法。但实际上,每到周末,一些手里拿着小红花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报告本周的好消息,一些两手空空的孩子则回避家长有关小红花的询问,另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此却是漠不关心。因此,老师、孩子和家长对这一做法的看法,是值得研究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是他们最初的荣誉感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11.
动画影片《功夫熊猫》上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单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在其幽默和唯美的背后隐藏着家庭教育的“功夫”。 传递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自信才能产生内在动力。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理想,表现为家长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孩子也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12.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3.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更多的回应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  相似文献   

14.
顾红云 《家教世界》2014,(6X):50-51
<正>案例回放:家长开放日,我们安排了一个亲子游戏:家长和孩子面向圆心围坐一圈,跟着音乐逆时针传递帽子。当音乐旋律变换时,拿到帽子的那个就做"领头人",带领大家做各种舞蹈动作。节奏很欢快,游戏很热闹,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孩子自信满满地站在中央的"小舞台"上领舞,家长们也很开心,都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拍手,学着孩子的样子舞蹈。活动结束后,佩佩妈妈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们:旁边的女孩悦悦很"那个",一旦帽子传到自己手里,音乐又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的作业、试卷签字,太麻烦了!其实给孩子签字可以很快乐很轻松。许多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签字是把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家庭,其实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签字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家长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并且都会尽力而为。许多家长愿意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支持教师的工作,尽管他们很少主动要求帮助教师,然而,这并不说明家长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请求帮助,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与教师合作。然而,家长需要教师请他们,也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帮助。Carnegie学业成绩委员会报告指出,那些工作很有成效的教师都让家长介入了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 这篇文章指出了家长应该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在家里参与孩子的读书、听力训练、看电视  相似文献   

17.
家庭考试     
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校考试,而实际上,让孩子通过家庭考试也很重要。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由于他做事自信心强,在学校里学习也常表现出色。此篇介绍了“家庭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是这位家长的经验之谈,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8,(7):40-40
在交流教子心得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做事情不太有自信,总是畏畏缩缩的:而有的家长则会自豪地说我家孩子很有自信心.什么都敢试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同学们,你们了解自信心吗?你们觉得自己的自信心来自哪儿呢?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们帮孩子做所有事情,孩子的一切需求全部满足,使得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时总是说:"老师,我不会。"小班孩子在家中大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养成自己用餐、如厕、穿脱简单衣服等基本习惯。有的幼儿集体表演节目时很自信,而一旦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任务,就显得不知所措、不自信。活动中,我看到有位小朋友一个人坐在旁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对我说:“明天学校要开‘优秀家长’评选会,因为名额只给我班两名,评选前,每个同学都要演讲,介绍自己的家长的情况。”我抚摩着儿子的小脸,微笑着对他说:“根据爸的情况,你敢去竞争吗?”“怎么不敢?”儿子的脸上显出十分自信的稚气。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家长道德规范》递给我。我看后说:“按上边的标准,我怕不够吧?”“你够!你够!”儿子看来不示弱,很自信,我心里暗暗高兴。自信是竞争的先决条件,没有自信,也就不会有勇气。可是,我又想到,孩子对自己的家长往往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由此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